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1. 导论第16-28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21页
     ·研究背景第16-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1-25页
     ·研究思路第2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23-25页
   ·主要创新与不足第25-28页
     ·主要创新第25-26页
     ·不足之处第26-28页
2. 文献综述第28-44页
   ·国外对内部控制及内部监督要素的研究综述第28-36页
     ·美国对内部控制及内部监督要素的研究综述第28-33页
     ·加拿大对内部控制及内部监督要素的研究综述第33-35页
     ·英国对内部控制及内部监督要素的研究综述第35-36页
   ·我国对内部控制及内部监督要素的研究综述第36-41页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第36-38页
     ·关于内部监督要素的研究第38-41页
   ·评价与启示第41-44页
3. 基础理论第44-59页
   ·内部监督理论第44-49页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内部监督第44-46页
     ·内部监督的动因第46-48页
     ·内部监督的一般过程第48-49页
   ·风险导向理论第49-53页
     ·风险导向理论概述第49页
     ·风险导向理论在审计领域的应用第49-51页
     ·风险导向理论在内部控制领域的应用第51-53页
   ·成本效益理论第53-55页
     ·成本效益理论概述第53-54页
     ·实现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监督所面临的挑战第54页
     ·内部监督的成本效益分析与决策第54-55页
   ·整合理论第55-59页
     ·整合理论概述第55-57页
     ·整合型内部控制第57页
     ·整合型内部监督第57-59页
4.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内涵与生成机理第59-71页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内涵第59-63页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涵义第59-60页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特征第60-61页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功效第61-63页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生成机理第63-71页
     ·基本假设第63-65页
     ·生成影响因素分析第65-68页
     ·生成模式框架:整合系统化第68-71页
5.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构建第71-96页
   ·模式目标、实施主体、服务对象及应遵循的关键原则第71-74页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目标第71-72页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实施主体第72页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服务对象第72-73页
     ·应遵循的关键原则第73-74页
   ·内部监督流程设计第74-96页
     ·营造监督环境第74-79页
     ·明确监督重点第79-87页
     ·实施监督程序第87-94页
     ·整改或验证内部控制体系第94-95页
     ·评价内部监督的效果和效率第95-96页
6.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有效运行的机制和策略第96-111页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有效运行的机制第96-101页
     ·权变管理机制第96-97页
     ·责任追究机制第97-98页
     ·员工激励机制第98-100页
     ·理念管理机制第100-101页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有效运行的策略第101-111页
     ·提高文档记录的规范化和水平第101-102页
     ·建立并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有效性标准第102-104页
     ·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第104-106页
     ·强化信息技术在内部监督中的应用第106-111页
7. 案例研究第111-125页
   ·公司简介第111-116页
     ·背景信息第111-112页
     ·内部控制综述第112-116页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第116-125页
     ·监督的目标、实施主体和服务对象第116-117页
     ·内部监督流程设计第117-125页
8.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25-130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25-127页
   ·政策建议第127-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1页
后记第141-143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资约束对中国企业实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民营企业领导—员工“关系”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