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3-25页 |
1.1 自我控制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1.2 自我控制的发生发展 | 第14-16页 |
1.3 自我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6-20页 |
1.3.1 个体层面 | 第16-17页 |
1.3.2 家庭养育因素 | 第17-18页 |
1.3.3 教师 | 第18-19页 |
1.3.4 其他因素 | 第19-20页 |
1.4 自我控制的干预研究 | 第20-25页 |
1.4.1 国外的干预研究 | 第20-24页 |
1.4.2 国内的干预研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5-29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25-27页 |
1.1.1 已有研究存在的局限 | 第25-27页 |
1.1.2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 第27页 |
1.2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28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实证研究 | 第29-63页 |
研究Ⅰ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9-48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1.2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1.3 被试 | 第29页 |
1.4 研究程序 | 第29-30页 |
1.5 研究工具 | 第30-32页 |
1.5.1 父母养育行为问卷 | 第30页 |
1.5.2 父母监管问卷 | 第30-31页 |
1.5.3 儿童行为问卷 | 第31页 |
1.5.4 师生关系量表 | 第31页 |
1.5.5 简版自我控制量表 | 第31-32页 |
1.6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1.7 研究结果 | 第32-45页 |
1.7.1 各变量描述统计结果 | 第32-34页 |
1.7.2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性别差异结果 | 第34-35页 |
1.7.3 自我控制与诸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 | 第35-38页 |
1.7.4 儿童自我控制对父母养育、亲子关系和注意力集中的回归分析结果 | 第38-45页 |
1.8 分析与讨论 | 第45-48页 |
1.8.1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性别差异 | 第45页 |
1.8.2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 | 第45-48页 |
研究Ⅱ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干预研究 | 第48-63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48页 |
1.2 研究假设 | 第48页 |
1.3 干预的实证依据 | 第48-49页 |
1.4 研究程序 | 第49页 |
1.4.1 干预研究实验设计 | 第49页 |
1.5 干预对象 | 第49页 |
1.6 干预程序 | 第49-50页 |
1.7 干预效果测查工具 | 第50-51页 |
1.7.1 简版自我控制量表 | 第50页 |
1.7.2 测查任务 | 第50-51页 |
1.8 干预步骤 | 第51页 |
1.9 干预方案 | 第51-54页 |
1.9.1 行为控制训练 | 第51-53页 |
1.9.2 注意力训练 | 第53-54页 |
1.10 数据处理 | 第54-55页 |
1.11 自我控制干预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1.11.1 问卷评估结果 | 第55-58页 |
1.11.2 自我控制行为任务的评估结果 | 第58-59页 |
1.12 分析与讨论 | 第59-63页 |
第四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 第63-71页 |
1.1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性别差异 | 第63-64页 |
1.2 家庭养育因素在儿童自我控制发展中的作用 | 第64-66页 |
1.3 师生关系在自我控制中的作用 | 第66-67页 |
1.4 注意聚焦对儿童自我控制的影响 | 第67-68页 |
1.5 注意力干预与行为干预提升儿童自我控制的有效性 | 第68-69页 |
1.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9页 |
1.6.1 自我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 第69页 |
1.6.2 自我控制干预研究 | 第69页 |
1.7 研究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96页 |
附录A: 研究所用问卷 | 第85-90页 |
附录B: 训练任务(部分)及指导语 | 第90-93页 |
附录C: 测试任务(部分)及指导语 | 第93-95页 |
附录D: 行为训练照片 | 第95-96页 |
附录E: 注意力训练照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