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微X”的多角度辨察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一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研究源起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0-12页 |
|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 二 “微X”的语表结构分析 | 第13-23页 |
| 2.1 “微+X”的内部结构 | 第13-17页 |
| 2.1.1 微+名词 | 第13-14页 |
| 2.1.2 微+动词 | 第14-15页 |
| 2.1.3 微+形容词 | 第15-17页 |
| 2.2 “微X”词语模 | 第17-23页 |
| 2.2.1 “微+X”模槽 | 第17-18页 |
| 2.2.2 微+名词 | 第18页 |
| 2.2.3 微+动词 | 第18-20页 |
| 2.2.4 微+形容词 | 第20-21页 |
| 2.2.5 “微+X”名物化模槽的整体辨析 | 第21-23页 |
| 三 “微X”的语里意义考察 | 第23-34页 |
| 3.1 “微”字语义的历时衍变 | 第23-29页 |
| 3.1.1 “微”字的概念意义的衍变 | 第23-28页 |
| 3.1.2 “微”字色彩意义的衍变 | 第28-29页 |
| 3.1.3 概念意义对色彩意义的影响 | 第29页 |
| 3.2 “微博”义的发展与“微X”的成词机制 | 第29-34页 |
| 3.2.1 “微博”语义的泛化催生大批词汇 | 第30-31页 |
| 3.2.2 “微X”词汇化的方式——省略 | 第31-34页 |
| 四 “微X”的语值特征辨析 | 第34-40页 |
| 4.1 趋简性 | 第34-35页 |
| 4.1.1 “微”字的趋简性 | 第34-35页 |
| 4.1.2 X的趋简性 | 第35页 |
| 4.2 反复性 | 第35-38页 |
| 4.2.1 引号使用的反复性 | 第35-37页 |
| 4.2.2 “微X”出现形式的反复 | 第37-38页 |
| 4.2.3 “微X”充当句子结构成分的反复 | 第38页 |
| 4.3 包容性 | 第38-40页 |
| 4.3.1 “微X”内容上的包容性 | 第38-39页 |
| 4.3.2 “微”字后接成分的包容性 | 第39-40页 |
| 五 “微X”衍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40-44页 |
| 5.1 社会发展催生新的词汇 | 第40-41页 |
| 5.2 后现代思潮下求奇求变产生新的词汇 | 第41页 |
| 5.3 追求委婉高雅、简捷高效用词的心理 | 第41-44页 |
| 六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