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理解 | 第9-11页 |
2.理解教育 | 第11页 |
3.城乡理解教育 | 第11-12页 |
4.国际理解教育 | 第12-13页 |
5.多元文化教育 | 第13-16页 |
6.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 | 第16-17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研究目的 | 第17页 |
2.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2.访谈法 | 第18页 |
3.文献法 | 第18-19页 |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社会融合理论 | 第19页 |
(二)社会身份认同理论 | 第19-20页 |
(三)共存在论 | 第20页 |
(四)他者性理论 | 第20-22页 |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的现状与问题 | 第22-38页 |
(一)现状调查 | 第22-34页 |
(二)容易造成的危害 | 第34-38页 |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缺少城乡理解的原因分析 | 第38-45页 |
(一)国家做出许多政策努力,但根本机制尚未破解 | 第38-39页 |
(二)重视表象、现实问题的解决,忽视深层、精神心理层面 | 第39页 |
(三)城乡文化冲突、对立,两种文明互不包容 | 第39-42页 |
1.中心—边缘式理解 | 第40页 |
2.传统—现代式理解 | 第40-41页 |
3.封闭式理解 | 第41-42页 |
(四)价值取向功利化 | 第42页 |
(五)教育对社会转型反应滞后 | 第42-43页 |
(六)教育目的功利化,片面追求升学率 | 第43-45页 |
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的教育对策 | 第45-55页 |
(一)政府——建立健全制度与政策,增加资源投入 | 第45-47页 |
1.完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第45-46页 |
2.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重视,颁发引导性的国家课程政策 | 第46页 |
3.加大资源配置力度,给予农民工子女同城教育待遇 | 第46-47页 |
(二)学校——开展相关课程与实践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 第47-50页 |
1.开设城乡理解课程,学科渗透城乡理解内容 | 第47-48页 |
2.加强普通话教学,拓宽学生交流途径 | 第48页 |
3.交互参与实践活动,分享体会与心得 | 第48-50页 |
4.学校应重视城乡理解教育理念,加强城乡学生对话 | 第50页 |
(三)社会——报纸、广播、网络等多渠道正面宣传 | 第50-52页 |
1.媒体加强正面宣传,促进人的观念变革 | 第51页 |
2.普及公共知识,体会被歧视者的苦恼,宣传相互理解 | 第51-52页 |
3.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建设一个全纳的社会环境 | 第52页 |
(四)家庭——正确引导,城乡家庭手拉手 | 第52-55页 |
1.对城乡家长进行价值观引导,鼓励城市学生接纳农村学生 | 第53页 |
2.家长成为综合学习时间的得力助手,加强友谊,共同成长 | 第53-54页 |
3.身份置换,切身体会他样生活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一:学生调查问卷 | 第62-66页 |
附录二:教师调查问卷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