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框架结构图 | 第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创新 | 第19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9-21页 |
2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2.1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 | 第21-23页 |
2.1.1 资产负债观的内容 | 第21页 |
2.1.2 收入费用观的内容 | 第21-22页 |
2.1.3 网游企业收入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 第23-25页 |
2.2.1 权责发生制的内容 | 第23页 |
2.2.2 收付实现制的内容 | 第23-24页 |
2.2.3 网游企业收入对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冲击 | 第24-25页 |
2.3 配比原则 | 第25-27页 |
2.3.1 配比原则的内容 | 第25页 |
2.3.2 网游企业收入对配比原则的挑战 | 第25-27页 |
3 网络游戏企业的收入分析 | 第27-33页 |
3.1 网络游戏企业的收入类型 | 第27-30页 |
3.1.1 游戏运营收入和游戏授权收入 | 第27-28页 |
3.1.2 游戏充值卡收入 | 第28页 |
3.1.3 付费道具和服务收入 | 第28-29页 |
3.1.4 手续费收入 | 第29页 |
3.1.5 网络游戏虚拟货币收入 | 第29-30页 |
3.1.6 官方奖励行为收入 | 第30页 |
3.2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会计处理的特点 | 第30-33页 |
3.2.1 收入确认方法多样化 | 第30-31页 |
3.2.2 收入递延期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 第31页 |
3.2.3 游戏内虚拟商品价格难以确定 | 第31页 |
3.2.4 收入确认与计量与非财务信息密切相关 | 第31-33页 |
4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研究 | 第33-47页 |
4.1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相关准则 | 第33-36页 |
4.1.1 现行准则 | 第33-34页 |
4.1.2 新修订准则 | 第34-36页 |
4.2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6-42页 |
4.2.1 网络游戏企业确认收入时点的界定问题 | 第36-38页 |
4.2.2 预期不再使用的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收入确认问题 | 第38-40页 |
4.2.3 官方奖励行为的收入确认问题 | 第40-42页 |
4.3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42-45页 |
4.3.1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递延期间的确定问题 | 第42-44页 |
4.3.2 不同运营模式下总额法与净额法的选择问题 | 第44-45页 |
4.4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7页 |
5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相关建议 | 第47-53页 |
5.1 结合履约义务和控制权转移概念,界定收入确认时点和递延期间 | 第47-48页 |
5.2 借助数据库分析系统,提高递延期间估计的准确性 | 第48-49页 |
5.3 合理评估并确认预期不再使用的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收入 | 第49-50页 |
5.4 识别多要素协议,合理区分和确认官方奖励行为收入 | 第50-53页 |
6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