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于民族国家的两种规划--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为中心考察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20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0页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现状第10-18页
        (一)研究对象第10-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8页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页
    四、核心概念界定分析第18-20页
        (一)中国共产党“苏俄式”的民族国家范式第18-19页
        (二)中国国民党“欧美式”的民族国家范式第19页
        (三)民族国家规划的内涵第19-20页
第一章 毛泽东和蒋介石民族国家规划的宏观理论背景分析第20-25页
    一、严峻的国际形势第20-21页
        (一)极端民族主义引发苦果第20页
        (二)二战掀起国际民族解放运动的新一轮高潮第20-21页
        (三)美苏两国对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干预第21页
    二、复杂的国内局势第21-25页
        (一)“天下观”和“国家观”的冲突第22页
        (二)维护国家统一迫在眉睫第22页
        (三)围绕民族利益两党间合作与斗争第22-23页
        (四)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23-25页
第二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民族国家的阶级式规划第25-34页
    一、理论渊源第25-27页
        (一)“阶级民族主义”的分析框架第25-26页
        (二)前苏联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第26-27页
    二、国家结构规划框架第27-30页
        (一)目标: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第27-28页
        (二)达成手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8页
        (三)执政方针第28-30页
    三、民族结构规划框架第30-33页
        (一)民族的涵义及划分第30页
        (二)中华民族的涵义第30-31页
        (三)阶级范畴中的民族第31-33页
    四、多民族、单一制的民族国家规划第33-34页
第三章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中对民族国家的国族式规划第34-44页
    一、理论渊源第34-36页
        (一)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第34-35页
        (二)中国传统的“家国”观念第35-36页
    二、国家结构规划框架第36-39页
        (一)目标:中华民国第36页
        (二)达成手段:国民革命第36-37页
        (三)执政方针第37-39页
    三、民族结构规划框架第39-42页
        (一)宗族的涵义第39-40页
        (二)中华民族的涵义第40-41页
        (三)民族主义下的宗族第41-42页
    四、单一民族、单一制的民族国家规划第42-44页
第四章 毛泽东和蒋介石民族国家规划的比较第44-49页
    一、规划是相同时代下审时度势的产物第44-45页
        (一)共同关注未来中国命运第44-45页
        (二)坚持中国独立统一第45页
    二、二人参照的范式不同是导致差异的始作俑者第45-47页
        (一)两种范式的关注点不同第45-46页
        (二)结合中国国情对各自的范式进行了扬弃第46页
        (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背后的不同第46-47页
    三、规划民族结构形式的思路不同第47-49页
        (一)演绎法: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观第47-48页
        (二)归纳法:中国国民党的国族观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市场监管背景下北仑区市场监管局执法工作机制研究
下一篇:一种基于函数映射的内蕴对称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