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课程资源的理论基础 | 第13-21页 |
·课程资源的概念 | 第13-14页 |
·课程资源的类型 | 第14-15页 |
·课程资源的要素 | 第15-16页 |
·非物质资源系统 | 第15-16页 |
·物质资源系统 | 第16页 |
·课程资源的特点 | 第16-18页 |
·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 第18页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价值 | 第18-21页 |
·课程资源与课程的关系 | 第18-19页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教师的关系 | 第19页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学生的影响 | 第19页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 第19页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苏北农村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 | 第21-35页 |
·调查简述 | 第21-22页 |
·调查的前期准备 | 第21-22页 |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22页 |
·调查的相关说明 | 第22页 |
·教师调查的分析 | 第22-26页 |
·调查内容的确定 | 第22-23页 |
·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教师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认知情况 | 第24页 |
·教师对物理课程资源的识别 | 第24-25页 |
·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情况的总结 | 第25-26页 |
·学生调查的分析 | 第26-29页 |
·学生调查的设计 | 第26-27页 |
·学生调查反馈的信息 | 第27-29页 |
·对调查的总结归纳 | 第29-35页 |
·课堂上使用的课程资源多数还是传统的资源 | 第29-30页 |
·现代化教学设备、信息化课程资源闲置严重 | 第30-31页 |
·课程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 第31页 |
·校内外隐形的课程资源得不到关注 | 第31-33页 |
·校内外非生命载体的课程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开发与利用 | 第33页 |
·物理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率不高 | 第33-34页 |
·课程资源开发的其它问题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苏北农村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 第35-45页 |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指导思想 | 第35-37页 |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合理利用,因地制宜 | 第37页 |
·所开发的课程资源应具有时代性和选择性 | 第37页 |
·课程资源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第37-38页 |
·树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观念 | 第38页 |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 第38-45页 |
·加强物理实验室和图书室的建设 | 第38页 |
·努力开发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 | 第38-41页 |
·注意开发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 | 第41-42页 |
·开发来自于学生的课程资源 | 第42-43页 |
·重视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 第43页 |
·加大现代信息资源开发 | 第43-45页 |
第五章 苏北农村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探索 | 第45-58页 |
·挖掘人文资源,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 第45-47页 |
·在物理教学中挖掘诗词、音乐及图片资源,实施人文教育 | 第45-46页 |
·挖掘物理学史资源,实施人文教育 | 第46-47页 |
·关注时事新闻中的课程资源,实施人文教育 | 第47页 |
·生活中的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47-51页 |
·要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 | 第48-49页 |
·巧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做实验 | 第49-50页 |
·物理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 | 第50-51页 |
·开发与农村相关的物理课程资源 | 第51-54页 |
·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入手,开展研究性活动 | 第51-53页 |
·物理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机结合 | 第53-54页 |
·基于环境保护下的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第54-58页 |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 第55页 |
·环保教育类的物理课程资源的筛选 | 第55-57页 |
·在课外活动中开发环保类课程资源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