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蒙古高中学生习得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8-12页
    1.1 研究目的第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3 研究范围及对象第9-10页
    1.4 研究思路及目标第10-12页
第2章 研究综述第12-17页
    2.1 离合词的界定第12-13页
    2.2 离合词的研究历史第13-14页
    2.3 离合词的研究成果第14-17页
        2.3.1 本体研究成果第14-15页
        2.3.2 二语习得及教学的研究成果第15-17页
第3章 蒙古学生习得动宾式离合词的考察分析第17-22页
    3.1 调查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第17-18页
    3.2 问卷第一大题答题结果分析第18-19页
    3.3 问卷第二大题答题结果分析第19页
    3.4 问卷第三大题答题结果分析第19-20页
    3.5 问卷第四大题答题结果分析第20-22页
第4章 蒙古学生习得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类型第22-28页
    4.1 动态助词的使用偏误第22-24页
        4.1.1 使用助词“着”的偏误第22-23页
        4.1.2 插入助词“了”的偏误第23-24页
        4.1.3 使用助词“过”的偏误第24页
    4.2 定语的使用偏误第24-26页
        4.2.1 插入数量短语时的偏误第25页
        4.2.2 插入其他短语的偏误第25-26页
    4.3 误带宾语的偏误第26页
    4.4 其他偏误第26-28页
第5章 蒙古学生习得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原因探究第28-32页
    5.1 母语的负迁移第28-29页
    5.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第29页
    5.3 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的影响第29-30页
    5.4 教师及训练因素的影响第30-32页
第6章 针对蒙古学生习得动宾式离合词的相关建议第32-35页
    6.1 加强对离合词的本体认知第32页
    6.2 加强对蒙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认知第32页
    6.3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第32-33页
    6.4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第33-35页
第7章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致谢第39-40页
附录第40-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语版初级汉语综合教材练习题的比较研究--以《体验汉语》和《汉语教程》为例
下一篇:中高级汉语阅读教材课后习题对比研究--以《汉语阅读教程》和《发展汉语阅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