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 理论层面 | 第10页 |
2. 实践层面 | 第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 国外关于残疾儿童的研究 | 第10-11页 |
2. 国内关于残疾儿童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四)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 残疾儿童 | 第12页 |
2. 社会支持 | 第12-13页 |
(五) 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1. 社会支持网络 | 第13-14页 |
2. 挫折理论 | 第14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收集资料的方法 | 第14页 |
2. 个案研究法 | 第14-15页 |
(七)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残疾儿童面临的问题与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 第16-23页 |
(一) 残疾儿童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16-18页 |
1. 内部问题 | 第16-17页 |
2. 外部问题 | 第17-18页 |
(二) 残疾儿童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 第18-21页 |
1. 残疾儿童的正式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2. 残疾儿童的非正式社会支持分析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三) 社会工作介入残疾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优势分析 | 第21-23页 |
1. 社会工作介入残疾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页 |
2. 残疾人个案工作在残疾儿童服务的优越性 | 第21-23页 |
三、社会工作介入残疾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个案分析 | 第23-38页 |
(一) 接案 | 第23-24页 |
1. 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 | 第23页 |
2. 服务对象的家庭资料 | 第23-24页 |
3. 服务对象的心理资料 | 第24页 |
4. 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构成 | 第24页 |
(二) 预估 | 第24-27页 |
1. 预估的目的 | 第24页 |
2. 问题预估 | 第24-26页 |
3. 需求分析 | 第26-27页 |
(三) 服务计划 | 第27页 |
1. 服务目标 | 第27页 |
2. 服务策略 | 第27页 |
(四) 介入 | 第27-36页 |
1. 第一次介入:建立初步关系 | 第28-29页 |
2. 第二次介入:恢复服务对象的自信 | 第29-32页 |
3. 第三次介入:构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32-34页 |
4. 第四次介入:巩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34-36页 |
(五) 结案与评估 | 第36-38页 |
1. 结案 | 第36页 |
2. 评估 | 第36-37页 |
3. 反思 | 第37-38页 |
四、完善残疾儿童正式社会网络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思考 | 第38-41页 |
(一) 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 | 第38页 |
(二) 转变歧视态度,树立助人观念 | 第38-39页 |
(三) 完善社区基础服务与康复服务,发挥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作用 | 第39页 |
(四) 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残疾儿童家庭互助支持体系 | 第39-40页 |
(五)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有效沟通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