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 第10页 |
1.1.2 传统教育的困惑 | 第10页 |
1.1.3 “微课”是时代的产物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1.4.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微课”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2.1 “微课”概念 | 第14-15页 |
2.1.1 “微课”的定义 | 第14页 |
2.1.2 “微课”的特点 | 第14页 |
2.1.3 “微课”的分类 | 第14-15页 |
2.1.4 “微课”的形式 | 第15页 |
2.2 “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 第15-19页 |
2.2.1 “微课”的设计原则 | 第15页 |
2.2.2 “微课”制作工具 | 第15-19页 |
2.3 微课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2.3.2 混合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2.3.3 非正式学习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微课应用现状调查和访谈 | 第23-30页 |
3.1 前期学生问卷调查 | 第23-27页 |
3.2 前期教师问卷访谈调查 | 第27-28页 |
3.3 物理微课实施的可能性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高中动力学部分的“微课”设计与制作 | 第30-36页 |
4.1 微课的选题 | 第30-31页 |
4.2 动力学部分教学目标及教材分析 | 第31页 |
4.3 微课的解说语言设计 | 第31-33页 |
4.4 微课的媒体设计 | 第33-34页 |
4.4.1 图像设计 | 第33页 |
4.4.2 声音的设计 | 第33-34页 |
4.5 高一物理知识整理微课设计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成效分析 | 第36-41页 |
5.1 微课教学的应用方式 | 第36页 |
5.1.1 学生课前预习 | 第36页 |
5.1.2 学生课堂自主学习 | 第36页 |
5.1.3 学生课后复习 | 第36页 |
5.2 微课的具体实践应用 | 第36-38页 |
5.3 微课的应用效果 | 第38-40页 |
5.3.1 学生的学习知识检测 | 第38-39页 |
5.3.2 学习使用者的访谈情况 | 第39-40页 |
5.4 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 第40-41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41-42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41页 |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附录1 | 第43-45页 |
附录2 | 第45-47页 |
附录3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