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6-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 中文摘要 | 第12-16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16-25页 |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1.3 既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2-23页 |
| 1.4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 1.5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近视矫正手术人群焦虑、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 | 第25-60页 |
| 2.1 研究一近视矫正手术人群状态-特质焦虑的流行病学特点 | 第25-32页 |
| 2.1.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 2.1.2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 2.1.3 研究工具 | 第25-26页 |
| 2.1.4 研究程序 | 第26页 |
| 2.1.5 统计方法 | 第26页 |
| 2.1.6 结果 | 第26-30页 |
| 2.1.7 讨论 | 第30-32页 |
| 2.2 研究二近视矫正手术人群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 | 第32-38页 |
| 2.2.1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 2.2.2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 2.2.3 研究工具 | 第32-33页 |
| 2.2.4 研究程序 | 第33页 |
| 2.2.5 统计方法 | 第33页 |
| 2.2.6 结果 | 第33-36页 |
| 2.2.7 讨论 | 第36-38页 |
| 2.3 研究三近视矫正手术人群焦虑、抑郁与自尊的关系 | 第38-41页 |
| 2.3.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 2.3.2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 2.3.3 研究工具 | 第38页 |
| 2.3.4 研究程序 | 第38页 |
| 2.3.5 统计方法 | 第38页 |
| 2.3.6 结果 | 第38-40页 |
| 2.3.7 讨论 | 第40-41页 |
| 2.4 研究四近视矫正手术人群手术前后及康复不同阶段状态-特质焦虑的变化特点 | 第41-52页 |
| 2.4.1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 2.4.2 研究对象 | 第41页 |
| 2.4.3 研究工具 | 第41页 |
| 2.4.4 研究程序 | 第41-42页 |
| 2.4.5 统计方法 | 第42页 |
| 2.4.6 结果 | 第42-50页 |
| 2.4.7 讨论 | 第50-52页 |
| 2.5 研究五视矫正手术人群手术前后及康复不同阶段抑郁的变化特点 | 第52-60页 |
| 2.5.1 研究目的 | 第52页 |
| 2.5.2 研究对象 | 第52页 |
| 2.5.3 研究工具 | 第52页 |
| 2.5.4 研究程序 | 第52页 |
| 2.5.5 统计方法 | 第52页 |
| 2.5.6 结果 | 第52-58页 |
| 2.5.7 讨论 | 第58-60页 |
| 第三章 近视矫正手术人群教育干预策略初探 | 第60-65页 |
| 近视矫正手术人群教育干预模式初步探讨 | 第60页 |
| 3.1 达成一个目标 | 第60-61页 |
| 3.2 抓住两个阶段 | 第61页 |
| 3.3 关注三个人群 | 第61-62页 |
| 3.4 把握四项原则 | 第62-63页 |
| 3.5 应用五种途径 | 第63页 |
| 3.6 开展六项内容 | 第63-65页 |
| 第四章 总讨论 | 第65-73页 |
| 4.1 本研究的意义 | 第65-66页 |
| 4.2 近视矫正手术人群焦虑、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 | 第66-67页 |
| 4.3 近视矫正手术人群手术前后及康复不同阶段焦虑、抑郁的变化特点 | 第67-68页 |
| 4.4 近视矫正手术人群教育干预初探 | 第68-70页 |
| 4.5 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70页 |
| 4.6 本研究需要改进和深入的方面 | 第70-71页 |
| 4.7 总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 文献综述 近视人群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 第81-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附录 1 | 第88-93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