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师专业核心能力诊断--以武汉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9-2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2 研究基础 | 第22-30页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2.1.1 能力 | 第22页 |
2.1.2 核心能力 | 第22页 |
2.1.3 教师核心能力 | 第22-23页 |
2.1.4 初中地理教师专业核心能力 | 第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地理科学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地理教学论 | 第24-25页 |
2.2.3 教学病理学 | 第25页 |
2.2.4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 | 第25-26页 |
2.2.5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2.3 现实基础 | 第27-29页 |
2.3.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 第27-28页 |
2.3.2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 第28-29页 |
2.3.3 教育相关部门实践 | 第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3 初中地理教师专业核心能力诊断量表的建构 | 第30-39页 |
3.1 能力指标构建 | 第30-35页 |
3.1.1 指标确定的依据 | 第30页 |
3.1.2 量表研制的原则 | 第30-31页 |
3.1.3 量表研制的方法 | 第31页 |
3.1.4 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 | 第31-35页 |
3.2 能力诊断量表的研制 | 第35-38页 |
3.2.1 诊断量表的确定 | 第35-38页 |
3.2.2 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 第38页 |
3.3 小结 | 第38-39页 |
4 初中地理教师专业核心能力诊断分析 | 第39-48页 |
4.1 作品选取 | 第39页 |
4.1.1 作品选取的对象说明 | 第39页 |
4.1.2 作品选取的路径说明 | 第39页 |
4.2 作品分析 | 第39-46页 |
4.2.1 能力诊断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4.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4-46页 |
4.3 找出产生的原因 | 第46-47页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5 初中地理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发展途径 | 第48-65页 |
5.1 初中地理教师应提升的专业核心能力 | 第48-49页 |
5.1.1 教学分析能力 | 第48页 |
5.1.2 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 第48-49页 |
5.1.3 教学评价能力 | 第49页 |
5.1.4 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 第49页 |
5.2 提升地理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发展途径 | 第49-64页 |
5.2.1 政府部门的约束 | 第50-51页 |
5.2.2 教研机构的引导 | 第51-52页 |
5.2.3 学校的大力支持 | 第52-53页 |
5.2.4 同事的协同合作 | 第53-54页 |
5.2.5 教师自身的力行 | 第54-64页 |
5.3 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65-66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66页 |
6.3 前景展望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