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美育论文--美术论文

“同课异构”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盐城市文峰中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当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地位及现状第9页
        1.1.2 文献综述第9-10页
    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强化初中美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第10-11页
        1.2.2 促进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水平的提高第11页
    1.3 课题研究方法第11-13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1页
        1.3.2 访谈法第11页
        1.3.3 比较研究法第11-12页
        1.3.4 问卷法第12-13页
2“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应用于优化初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探索第13-17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5页
        2.1.1“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基本概念第13-14页
        2.1.2“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实施方式第14页
        2.1.3 关于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特点第14-15页
    2.2 理论依据第15-17页
        2.2.1 普通初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15页
        2.2.2 教师专业发展观第15-16页
        2.2.3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第16-17页
3“同课异构”用于优化初中美术欣赏课程的可行性与重要性第17-21页
    3.1“同课异构”用于优化初中美术欣赏课程的可行性第17-18页
        3.1.1“课程”的可建构性第17页
        3.1.2 教师的个性、能力的差异第17-18页
        3.1.3 班级层次的差异第18页
    3.2“同课异构”用于优化初中美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第18-21页
        3.2.1 传统备课形式的局限性第18页
        3.2.2 传统备课形式与“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比较第18-19页
        3.2.3 优化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第19-21页
4“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第21-29页
    4.1 问卷调查第21-26页
        4.1.1 问卷调查目的与对象第21页
        4.1.2 问卷调查内容第21页
        4.1.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1-26页
    4.2 访谈第26-29页
        4.2.1 访谈对象与内容第26页
        4.2.2 访谈结果与分析第26-29页
5“同课异构”用于优化初中“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案例分析第29-38页
    5.1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研究过程第29-30页
        5.1.1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9-30页
        5.1.2 研究过程第30页
    5.2《自然意趣一中国山水画》“同课异构”比较分析第30-34页
        5.2.1 教学目标比较第31-32页
        5.2.2 教学内容处理比较第32-34页
    5.3《自然的定格一外国风景画》“同课异构”案例教学环节比较第34-37页
        5.3.1 导入第34-35页
        5.3.2 讲授新课第35-37页
    5.4 小结第37-38页
6“同课异构”用于优化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启发第38-41页
    6.1“同课异构”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第38-39页
        6.1.1 在备课中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第38页
        6.1.2 在比较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第38-39页
        6.1.3 在反思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第39页
    6.2“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活动的反思第39-41页
        6.2.1 注重师与师合作交流第39-40页
        6.2.2 寻求家长、学校的重视与支持第40页
        6.2.3 在教学中突出教学的对比评价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献第44-45页
附录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刺激响应型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应用
下一篇:镉掺杂金纳米团簇Cd1Au24(PhC2H4S)18的合成及相关性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