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5页 |
1.1 贵金属金及其性质特点 | 第9-10页 |
1.2 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10-12页 |
1.3 金纳米团簇 | 第12-16页 |
1.3.1 何为原子团簇 | 第12-13页 |
1.3.2 单分散金纳米团簇的化学法制备 | 第13-16页 |
1.4 金纳米团簇 | 第16-20页 |
1.4.1 硫醇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 | 第16-17页 |
1.4.2 Au_(25)(SR)_(18)纳米团簇 | 第17-18页 |
1.4.3 Au_(25)(SCH_2CH_2Ph)_(18)纳米团簇的电子结构及其光学性质 | 第18-20页 |
1.5 Au_(25)(SCH_2CH_2Ph)_(18)纳米团簇的掺杂 | 第20-25页 |
1.5.1 何为掺杂 | 第20-21页 |
1.5.2 金纳米团簇掺杂的意义及进展 | 第2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5页 |
第二章 苯乙硫醇配体保护的Cd_1Au_(24)(SR)_(18)纳米团簇和单一金属Au_(25)(SR)_(18)纳米团簇的合成 | 第35-41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化学试剂及仪器 | 第36-37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2.3.1 Au_(25)(SC_2H_4Ph)_(18)纳米团簇的合成 | 第37-38页 |
2.3.2 Cd_1(SC_2H_4Ph)_2的合成 | 第38页 |
2.3.3 合成Cd_1Au_(24)(SC_2H_4Ph)_(18)纳米团簇 | 第38页 |
2.3.4 苯甲醇催化氧化反应的经典步骤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苯乙硫醇保护的Cd_1Au_(24)(SCH_2Ph)_(18)与Au_(25)(SCH_2Ph)_(18)纳米团簇的性质表征及对比 | 第41-53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Cd_1Au_(24)(SC_2H_4Ph)_(18)的性质表征 | 第41-46页 |
3.2.1 Cd_1Au_(24)(SC_2H_4Ph)_(18)和Au_(25)(SC_2H_4Ph)_(18)光学性质比较 | 第41-42页 |
3.2.2 Cd_1Au_(24)(SC_2H_4Ph)_(18)和Au_(25)(SC_2H_4Ph)_(18)质谱比较 | 第42-44页 |
3.2.3 Cd_1Au_(24)(SC_2H_4Ph)_(18)和Au_(25)(SC_2H_4Ph)_(18)氧化稳定性比较 | 第44-45页 |
3.2.4 Cd_1Au_(24)(SC_2H_4Ph)_(18)和Au_(25)(SC_2H_4Ph)_(18)电化学比较 | 第45-46页 |
3.3 超原子纳米团簇Cd_1Au_(24)(SC_2H_4Ph)_(18) | 第46-49页 |
3.4 Cd_1Au_(24)高效催化苯甲醇氧化反应 | 第4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53-5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工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