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3页 |
(一)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 第11页 |
(二) 政策层面对激发学习动机的要求 | 第11-12页 |
(三) 激发学习动机应当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五、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5页 |
(一) 学习动机理论研究的现状 | 第16-18页 |
(二) 学习动机调查研究的现状 | 第18-19页 |
(三) 学业成绩在学习动机研究中的角色 | 第19-21页 |
(四) 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 第21-25页 |
第二章 学习动机的差异现状 | 第25-34页 |
一、研究过程 | 第25页 |
(一) 研究工具 | 第25页 |
(二)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二、数据处理与结果 | 第25-34页 |
(一) 学业成绩水平和学习动机的相关性 | 第26页 |
(二) 不同学业成绩水平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情况 | 第26-34页 |
第三章 造成学习动机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4-44页 |
一、外部调节型学习动机之间无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4页 |
二、内摄调节型学习动机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三、认同调节型学习动机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四、自主主导的内部调节型学习动机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一) 自主机会的差异 | 第37-38页 |
(二) 责任意识的差异 | 第38-39页 |
(三) 自主水平的差异 | 第39页 |
五、能力主导的内部调节型学习动机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一) 自我效能的差异 | 第39-41页 |
(二) 归因结果的差异 | 第41-42页 |
六、归属主导的内部调节型学习动机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对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建议 | 第44-60页 |
一、正确利用外部的学习动机 | 第44-45页 |
(一) 注重精神奖惩,辅以物质奖惩 | 第44-45页 |
(二) 使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 第45页 |
二、着重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 | 第45-51页 |
(一) 强化对学习的认同 | 第45-47页 |
(二) 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 第47-51页 |
三、不断引导外部的动机向内部的动机转化 | 第51-60页 |
(一) 让学生学会自主 | 第51-55页 |
(二) 让学生体验到能力 | 第55-57页 |
(三) 让学生感受到归属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