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作曲家简介与作品综述 | 第7-12页 |
第一节 作曲家简介 | 第7-8页 |
第二节 作品综述 | 第8-12页 |
一、作品简介 | 第8页 |
二、多因素有机结合的创作理念 | 第8-12页 |
第二章 音高组织 | 第12-38页 |
第一节 传统变奏曲调性结构特征在作品中的体现 | 第12-14页 |
第二节“守调中的色彩变化”,不同调式音阶在围绕调性中心基础上的综合运用 | 第14-20页 |
一、单一调式风格到多调式风格的演变,多种风格调式音阶的混合与穿插运用 | 第14-19页 |
二、布鲁斯音阶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主题旋律形态的发展与变化 | 第20-27页 |
一、主题旋律材料在作品各段落中的变奏特征 | 第20-25页 |
二、两部作品在旋律发展变化上的异同 | 第25-27页 |
第四节 特征化低音的运用 | 第27-29页 |
一、固定低音 | 第27-28页 |
二、流动低音 | 第28-29页 |
第五节 不同版本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莫扎特《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改编版对原主题进行的和声配置 | 第29-30页 |
第六节 不同和声要素的灵活运用与有机融合 | 第30-31页 |
一、不同种类和弦的融合运用 | 第30页 |
二、传统、爵士、流行和声的有机结合 | 第30-31页 |
第七节 爵士和声典型进行的体现 | 第31-33页 |
一、II-V-I进行的体现 | 第31-33页 |
二、五度循环原则的体现 | 第33页 |
第八节 爵士、流行和声语汇的巧妙应用 | 第33-38页 |
一、和弦的替代 | 第33-35页 |
二、半音趋近和弦、邻接音和弦、持续低音的应用 | 第35页 |
三、四度叠置和弦、低音连续下二度进行的应用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节奏与织体形态 | 第38-47页 |
第一节 作品中爵士乐与流行音乐节奏特征的体现 | 第38-41页 |
一、具有节拍特点切分的运用 | 第38-39页 |
二、具有节奏特点切分的运用 | 第39-40页 |
三、变节拍及自由节拍的运用 | 第40页 |
四、固定节奏型的运用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主题节奏形态的发展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多种体裁节奏要素的融合 | 第42-43页 |
第四节 伴奏织体形态中的多因素特征 | 第43-47页 |
一、多种不同形态织体的综合运用 | 第43-45页 |
二、“雷格泰姆”织体形态在作品中的突出作用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结构特征 | 第47-57页 |
第一节 《帕格尼尼主题爵士变奏曲》中传统变奏曲结构的保留与突破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帕格尼尼主题爵士变奏曲》结构中的阶段性特征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帕格尼尼主题爵士变奏曲》结构中随机性因素的体现 | 第50-51页 |
第四节 《莫扎特主题爵士幻想曲》中对原曲结构的保留和改变 | 第51-54页 |
第五节 多风格融合化创作在作品结构中的体现 | 第54-55页 |
第六节 段落之间的巧妙处理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