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框架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介绍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5页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及其发展 | 第19-20页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状 | 第20-21页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 | 第21-22页 |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国内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经验启示 | 第25-34页 |
·国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模式介绍 | 第25-27页 |
·美国模式:市政债券制 | 第25-26页 |
·英国模式:公私合伙制 | 第26-27页 |
·日本模式:财政投融制 | 第27页 |
·国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模式介绍 | 第27-30页 |
·河南为首的单一模式 | 第27-28页 |
·重庆为首的项目分工主体模式 | 第28-29页 |
·四川为首的“1+N”模式 | 第29-30页 |
·国内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模式风险控制经验启示 | 第30-34页 |
·政府支持是融资平台融资的重要后盾 | 第30-31页 |
·合理划分政府项目,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 | 第31-32页 |
·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 | 第32页 |
·有效的资本注入机制是增强平台融资能力的重要保障 | 第32-34页 |
第4章 株洲市城发集团融资现状及风险分析 | 第34-46页 |
·株洲市城发集团概况 | 第34-38页 |
·集团简介 | 第34页 |
·集团组织结构 | 第34-36页 |
·集团战略定位 | 第36页 |
·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 第36-38页 |
·城发集团经营模式与融资模式现状 | 第38-40页 |
·经营模式现状 | 第38-39页 |
·融资模式现状 | 第39-40页 |
·城发集团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40-42页 |
·负债风险 | 第40-41页 |
·渠道风险 | 第41页 |
·市场风险 | 第41-42页 |
·政策风险 | 第42页 |
·城发集团融资风险的机理分析 | 第42-46页 |
·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不平衡 | 第42-44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产品的特殊性 | 第44-45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作的不规范性 | 第45-46页 |
第5章 株洲城发集团融资风险防范对策 | 第46-57页 |
·负债风险防范对策 | 第46-48页 |
·尽快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实现公司市场化运作 | 第46-47页 |
·推动负债显性化 | 第47页 |
·抑制投资的冲动,提高项目盈利能力 | 第47-48页 |
·渠道风险防范对策 | 第48-52页 |
·开展组合融资,大力推行PPP模式 | 第48-50页 |
·加大债券融资 | 第50-51页 |
·提高信用等级 | 第51-52页 |
·市场风险防范对策 | 第52-55页 |
·提升金融市场风险防范意识 | 第52-53页 |
·强化项目管理 | 第53-54页 |
·实现经营主体多元化 | 第54-55页 |
·政策风险防范对策 | 第55-57页 |
·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 | 第55页 |
·完善项目分类管理 | 第55-56页 |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