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关于焦点企业与集群创新网络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国内外关于焦点企业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外关于集群创新网络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焦点企业与集群创新网络基本理论研究 | 第21-33页 |
·焦点企业的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焦点企业的界定 | 第21-22页 |
·焦点企业的特征 | 第22-23页 |
·集群创新网络的基本理论 | 第23-30页 |
·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 | 第23-24页 |
·集群创新网络的特征 | 第24-25页 |
·集群创新网络的节点 | 第25-28页 |
·集群创新网络结构 | 第28-30页 |
·焦点企业在集群创新网络中的作用 | 第30-33页 |
·网络创新知识源 | 第30-31页 |
·网络成员孵化器 | 第31页 |
·网络核心建构者 | 第31-32页 |
·网络关系协调者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创新网络演进过程 | 第33-49页 |
·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创新网络演进阶段及特征 | 第33-38页 |
·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创新网络演进阶段 | 第33-36页 |
·集群创新网络各阶段特征分析 | 第36-38页 |
·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创新网络演进动力 | 第38-44页 |
·集群创新网络演进的动力机制 | 第38-42页 |
·集群创新网络演进各阶段动力机制变化 | 第42-44页 |
·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创新网络演进条件 | 第44-46页 |
·焦点企业独特的核心能力 | 第44页 |
·互利互信的理念 | 第44-45页 |
·良好的学习创新氛围 | 第45页 |
·网络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 第45-46页 |
·案例分析 | 第46-49页 |
·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发展的基本现状 | 第46页 |
·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创新网络演进过程 | 第46-47页 |
·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创新网络演进动力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创新网络模拟及其引导政策 | 第49-59页 |
·BA 无标度网络模型概述 | 第49-51页 |
·无标度网络的提出背景 | 第49-50页 |
·无标度网络模型的生成机制 | 第50页 |
·BA 无标度网络模型的局限性 | 第50-51页 |
·改进的 BA 模型 | 第51-53页 |
·改进模型的描述 | 第51-52页 |
·改进模型的构造算法 | 第52-53页 |
·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创新网络模拟 | 第53-56页 |
·网络模拟分析 | 第53-55页 |
·模拟结果讨论 | 第55-56页 |
·引导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创新网络良性演进的政策 | 第56-59页 |
·加大对焦点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网络的脆弱性 | 第57页 |
·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焦点企业 | 第57页 |
·加强专利保护,提高焦点企业创新积极性 | 第57-58页 |
·促进焦点企业对外联系,降低集群“锁定”风险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