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 第17-27页 |
·关于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研究 | 第17-20页 |
·有关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7-18页 |
·国际分工理论评述 | 第18-20页 |
·国内外有关企业国际化成长力的研究 | 第20-26页 |
·企业成长力的概念 | 第20-21页 |
·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的概念 | 第21-22页 |
·创新理论的研究 | 第22-23页 |
·关系网络理论的研究 | 第23-24页 |
·集群理论的研究 | 第24页 |
·创新网络理论的研究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集群创新网络与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机理的研究 | 第27-39页 |
·集群创新网络内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 第27-33页 |
·集群创新网络的主体 | 第27-30页 |
·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 | 第30-32页 |
·集群创新网络的特征 | 第32页 |
·集群创新网络的主要功能 | 第32-33页 |
·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机制 | 第33-34页 |
·集群创新网络对集成创新的提升作用 | 第34-36页 |
·联结度的概念 | 第36-37页 |
·创新网络的联结度与集群创新力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基于联结度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的实证研究 | 第39-55页 |
·集群创新网络的联结度评价指标及模型 | 第39-43页 |
·评价指标选取的方法 | 第40页 |
·综合加权评分法与综合权重赋值法 | 第40-43页 |
·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评价指标 | 第43页 |
·企业国际化成长力评价的原则 | 第43-44页 |
·集群创新网络的联结度与国际化成长力的关联度研究方法 | 第44页 |
·联结的转化效率评价模型 | 第44页 |
·数据包络(DEA)理论 | 第44-45页 |
·实证研究 | 第45-53页 |
·浙江省集群创新网络联结度分析 | 第45-46页 |
·关系矩阵分析 | 第46-47页 |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力分析 | 第47-48页 |
·集群创新网络节点综合联结度与国际化成长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2页 |
·加强结点联结的转化效率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集群创新网络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对策研究 | 第55-61页 |
·产业政策建议 | 第55-56页 |
·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 | 第55页 |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 | 第55-56页 |
·发挥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在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 第56页 |
·促进中小企业不断革新技术 | 第56页 |
·发挥政策导向,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 第56页 |
·嵌入全球创新网络,享受世界资源 | 第56页 |
·企业政策建议 | 第56-58页 |
·完善集群创新网络,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57页 |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 第57页 |
·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密切企业与 R&D 及大学的关系 | 第57页 |
·提高联结度,强化关系链 | 第57-58页 |
·财政政策建议 | 第58-59页 |
·发挥政府公共财政职能 | 第58页 |
·加强服务,完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 | 第58页 |
·其他政策及措施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存在的局限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及课题研究参与情况 | 第69-71页 |
附录B: 调查问卷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