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导论第15-37页
 一、问题缘起第15-17页
 二、核心概念界定第17-20页
  (一) 课程第17-18页
  (二) 职业教育课程第18页
  (三) 课程史第18-19页
  (四) 课程政策第19页
  (五) 生态主义第19-20页
 三、研究综述第20-30页
  (一) 已有研究成果第20-29页
  (二) 已有研究不足之处第29-30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0-31页
 五、研究意义与创新第31-34页
  (一) 研究意义第31-33页
  (二) 创新第33-34页
 六、研究的理论支撑第34-37页
  (一) 职业教育学第34页
  (二) 公共政策学第34-35页
  (三) 复杂理论第35-37页
第一章 历史之维: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历史沿革第37-75页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文本统计第38-48页
  (一) 概念界定与文本选择第38页
  (二) 政策文本定量分析第38-45页
  (三) 政策文本定性分析第45-48页
 二、改革开放以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第48-59页
  (一)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1949-1956)第49-53页
  (二)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1956—1966)第53-56页
  (三) 文革十年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1966—1976)第56-59页
 三、改革开放以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第59-71页
  (一) 恢复与重建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1976年—1985年)第60-62页
  (二) 课程改革深入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1986—1996年)第62-66页
  (三) 世纪之交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调整与变革(1996—2002年)第66-68页
  (四) 全面发展时期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2003年至今)第68-71页
 四、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历史评析第71-75页
  (一) 课程政策环境由封闭转向开放第71页
  (二) 课程政策制定由一元转向多元第71-72页
  (三) 课程目标由单一转向多维第72页
  (四) 课程模式由简单转向复杂第72-73页
  (五) 课程实施由激进转向渐进第73-75页
第二章 动力之维: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变迁动因第75-95页
 一、经济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变迁第75-84页
  (一) 计划经济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影响第76-80页
  (二) 市场经济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影响第80-82页
  (三)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影响第82-84页
 二、政治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变迁第84-88页
  (一) 政治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影响第84-86页
  (二) 课程政策制定的国际比较第86-88页
 三、文化发展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变迁第88-93页
  (一) 改革开放以前文化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影响第88-90页
  (二)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影响第90-93页
 四、科技发展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变迁第93-95页
第三章 价值之维: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价值取向第95-121页
 一、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公平与效率取向第96-102页
  (一) 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及关系第96-97页
  (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公平与效率取向第97-102页
 二、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学科与社会取向第102-108页
  (一)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学科本位”取向第102-105页
  (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社会本位”取向第105-108页
 三、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唯国家化”取向第108-113页
  (一) 加强对社会和个人的控制是课程政策的重要目的第109-110页
  (二) 课程政策仅属于国家活动的范畴第110-113页
 四、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价值取向的路径依赖第113-116页
  (一)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路径依赖的正面效应第113-114页
  (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第114-116页
 五、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路径依赖的原因探析第116-121页
  (一) 决策模式约束第116-118页
  (二) 利益博弈第118-121页
第四章 过程之维: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制定—实施—评价第121-151页
 一、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主体性分析第121-128页
  (一)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体制内主体第122-126页
  (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体制外主体第126-128页
 二、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决策第128-136页
  (一) 政策决策的理论模型第128-130页
  (二) 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决策分析第130-132页
  (三)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决策的钟摆现象第132-136页
 三、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实施第136-144页
  (一)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实施的特征第137-139页
  (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实施的环节第139-142页
  (三)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142-144页
 四、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评价第144-151页
  (一)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评价的环节第144-147页
  (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第147-151页
第五章 生态之维:我国未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机制创新第151-167页
 一、生态主义课程政策的理论基础第151-153页
  (一) 生态主义内涵第151-152页
  (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生态主义理念第152-153页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生态主义取向第153-165页
  (一)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第153-157页
  (二) 规章制度的适宜性第157-159页
  (三) 课程政策的协调性第159-165页
 三、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生态主义取向的意义第165-167页
XX市中职范校课程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第167-186页
 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课程建设背景第167-169页
  (一) 政策背景第167-169页
  (二) 地区背景第169页
  (三) 学校背景第169页
 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课程改革中的政策执行第169-186页
  (一) 机电专业第170-173页
  (二) 汽车维修专业第173-176页
  (三) 数控专业第176-178页
  (四) 计算机专业第178-182页
  (五) 会计专业第182-186页
结语第186-18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88-202页
附录第202-206页
后记第206-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找寻失落的“蜀庠楷模”--重庆聚奎学校变革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下一篇: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