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模型在高中自然环境要素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2.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地理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4页 |
(一)高中自然环境要素地理模型的内涵 | 第15-16页 |
1.地理模型的定义 | 第15页 |
2.地理自然环境要素地理模型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高中自然环境要素地理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1.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2.奥苏伯尔认知同化理论 | 第17-18页 |
3.安德森的知识分类理论 | 第18-24页 |
三、地理模型的种类及其在自然环境要素教学中的应用 | 第24-37页 |
(一)地理模型的种类 | 第24-31页 |
1.地理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2.概念图模型 | 第25-28页 |
3.解释模型 | 第28-31页 |
4.其他常用模型 | 第31页 |
(二)地理模型在地理自然环境要素教学中的运用 | 第31-36页 |
1.在教材中的应用 | 第31-34页 |
2.解题中的应用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四、设计地理自然环境要素的地理模型 | 第37-43页 |
(一)现有地理模型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方案 | 第37-38页 |
1.现有模型存在的不足 | 第37-38页 |
2.解决方案 | 第38页 |
(二)高中自然环境要素知识分类与地理模型设计案例 | 第38-42页 |
1.第一章行星地球 | 第38-39页 |
2.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 第39-40页 |
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 第40页 |
4.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 第40-41页 |
5.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五、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43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三)前景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