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的面孔再认同龄效应及影响因素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研究综述 | 第9-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面孔再认的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 ·面孔再认的概念内涵 | 第10-11页 |
| ·面孔识别的认知模型 | 第11-13页 |
| ·面孔再认的特异性 | 第13-15页 |
| ·同龄效应的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 ·同龄效应的概念内涵 | 第15页 |
| ·同龄效应的研究范式 | 第15-17页 |
| ·同龄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 2 问题提出 | 第21-24页 |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 ·实践意义 | 第22页 |
| ·研究设计 | 第22-23页 |
| ·创新点 | 第23-24页 |
| 3 实验研究 | 第24-37页 |
| ·实验一:面孔再认的同龄效应的实验研究 | 第24-31页 |
| ·问题提出 | 第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 ·实验讨论 | 第30页 |
| ·研究结论 | 第30-31页 |
| ·实验二:高水平接触对同龄效应的影响 | 第31-37页 |
| ·问题提出 | 第31-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36页 |
| ·研究结论 | 第36-37页 |
| 4 综合讨论 | 第37-42页 |
| ·面孔再认中的同龄效应问题 | 第37-39页 |
| ·高水平接触对同龄效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对教师识记学生面孔的建议 | 第40-42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42页 |
| ·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附录 | 第48-49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