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二)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2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2页 |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的建构 | 第12-20页 |
(一) 西方主体性思想的历史回顾 | 第13-16页 |
(二) 马克思对主体及主体性的界定 | 第16-19页 |
(三) 人的主体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 | 第19-20页 |
二、 主体性教育实施之必然 | 第20-24页 |
(一) 何为主体性教育? | 第20-21页 |
(二) 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三) 弘扬主体性是教育实践的必然选择 | 第23-24页 |
三、 当前我国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 第24-31页 |
(一) 我国教育实践中人的主体性的缺失 | 第24-28页 |
(二) 现实教育的主体性反思 | 第28-31页 |
四、 从加强主体性教育着手改革现实教育 | 第31-41页 |
(一) 改革教育的“无人”局面 | 第31-33页 |
(二) 改革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主体素质 | 第33-35页 |
(三) 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关系看师生关系 | 第35-36页 |
(四) 应试教育、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与中国的教育未来 | 第36-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