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世界政治思想史论文

批判和重建:论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9-12页
一、 批判与反思:哈贝马斯重建论的根源第12-15页
 (一) 扭曲与背叛:对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反思与批判第12-13页
 (二) 坚守与背弃:对批判理论困境的反思第13-14页
 (三) 时代与变迁:对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发展的思考第14-15页
二、 考察与思辨:对哈贝马斯重建论的内在逻辑分析第15-24页
 (一) “社会劳动”与“相互作用”:对交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反思第15-17页
 (二) 社会进化的学习机制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范畴:对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反思第17-20页
 (三) 社会一体化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对社会发展内在机制的反思第20-21页
 (四) 类的历史与生产方式: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的反思第21-22页
 (五) 生产力和社会一体化:从这两个向度探讨社会进化第22-24页
三、 质疑与辩论: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的“对话”第24-31页
 (一)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关于交往理论的“对话”第25-26页
 (二)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关于语言的“对话”第26页
 (三)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条式发展的“对话”第26-27页
 (四)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范畴的“对话”第27-28页
 (五)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范畴的“对话”第28-29页
 (六)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关于社会劳动、实践概念的“对话”第29-30页
 (七)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对话”第30-31页
四、 评价与借鉴:哈贝马斯重建论的警示性与启发性第31-35页
 (一) 探索与创新:哈贝马斯的重建论的建设意义第31-32页
 (二) 偏激与困境:哈贝马斯的重建论的局限性第32-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体性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为视角
下一篇:民主的滥觞--论克里斯提尼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