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儿童虚拟社区及其互动设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依据第9-12页
  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儿童的上网率增加第9页
  二、儿童虚拟社区的兴起及其现状第9-10页
  三、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第10-12页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一、社会学意义第12-13页
  二、教育学意义第13页
  三、心理学意义第13页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目的第13-14页
  一、研究内容第13-14页
  二、研究目的第14页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方法第14-16页
  一、文献调研法第14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14-15页
  三、访谈法第15页
  四、实证分析法第15-16页
第二章 儿童虚拟社区及其发展状况第16-27页
 第一节 儿童虚拟社区的概念第16-23页
  一、社区的概念及内涵第16-18页
  二、虚拟社区及其类型第18-21页
  三、儿童虚拟社区及特征第21-23页
 第二节 儿童虚拟社区发展概述第23-24页
  一、国外的儿童虚拟社区第23页
  二、国内的儿童虚拟社区第23-24页
 第三节 儿童虚拟社区案例分析第24-27页
  一、国外儿童虚拟社区分析第24-25页
  二、国内儿童虚拟社区分析第25-27页
第三章 儿童虚拟社区的互动分析第27-33页
 第一节 互动与社会互动的内涵第27-28页
  一、互动及其内涵第27页
  二、社会互动及其价值第27-28页
 第二节 网络虚拟社区的互动特征第28-29页
  一、虚拟社区中的互动内涵第28页
  二、虚拟社区中的互动特点第28-29页
  三、虚拟社区中的互动效应第29页
 第三节 儿童虚拟社区中的互动分析第29-33页
  一、儿童虚拟社区中的互动要素第29-30页
  二、儿童虚拟社区的互动形式第30-31页
  三、儿童虚拟社区的互动特点第31-33页
第四章 影响儿童虚拟社区互动效果的因素第33-46页
 第一节 儿童虚拟社区的互动建设环境第33-36页
  一、儿童虚拟社区健康互动建设的环境要求第33页
  二、儿童虚拟社区健康互动构建的环境基础第33-36页
 第二节 儿童虚拟社区的互动行为第36-38页
  一、儿童虚拟社区中的儿童行为第36-37页
  二、儿童虚拟社区中的家长行为第37-38页
 第三节 儿童虚拟社区的互动效果第38-46页
  一、问卷的设计和研究对象第38-39页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过程第39-45页
  三、启示第45-46页
第五章 儿童虚拟社区的健康互动策略第46-55页
 第一节 儿童虚拟社区健康互动的原则第46-48页
  一、文明互动原则第46页
  二、创新互动原则第46-47页
  三、和谐生态原则第47页
  四、平等共享原则第47-48页
 第二节 健康互动策略第48-55页
  一、儿童的社会化和心理特点第48-51页
  二、策略第51-55页
   (一) 加强儿童虚拟社区绿色环境建设,营造绿色生存空间第51-52页
   (二) 加强儿童虚拟社区的网络文化建设,增强文化氛围第52页
   (三) 加强儿童虚拟社区网络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第52-53页
   (四) 提高儿童的信息素养,提高儿童在儿童虚拟社区的互动能力第53页
   (五) 打造独特的“纪律”哲学,增强自控、自律能力第53-55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55页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第55页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附录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线环境中的学习设计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础教育网校发展及应用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