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8页 |
第二章 接受美学主要理论与音乐心理学的有机交融 | 第8-11页 |
一、接受美学理论简述 | 第8-9页 |
二、接受美学与音乐心理学的有机交融 | 第9-11页 |
第三章 音乐接受的心理分析 | 第11-21页 |
一、从异质同构学说看个体在音乐接受过程中的异同 | 第11-15页 |
(一) 人们在音乐接受过程中所存在的共同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 | 第11-13页 |
(二) 从异质同构学说的角度看欣赏音乐中个体接受情况的异同 | 第13-15页 |
二、从音乐的本质和联觉机制看个体在音乐接受过程中的异同 | 第15-21页 |
(一) 音乐的审美本质 | 第15-18页 |
(二) 音乐的特殊性 | 第18-19页 |
(三) 音乐欣赏过程中的联觉对应 | 第19-20页 |
(四) 建立在联觉基础上的联想 | 第20-21页 |
第四章 音乐接受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 第21-23页 |
第五章 音乐接受心理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 第23-28页 |
一、当前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弊端 | 第23-26页 |
(一) 怎样对待高中音乐欣赏(鉴赏)教学 | 第23-24页 |
(二) 高中音乐欣赏(鉴赏)教学误区 | 第24-25页 |
(三)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任务和角色 | 第25-26页 |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论思考 | 第26-28页 |
(一) 教学目标要明确 | 第26页 |
(二) 引导学生挖掘音乐的美 | 第26-27页 |
(三) 与学生一同感受音乐的美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页 |
一、图书部分 | 第29页 |
二、学术论文部分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