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一、 学校自主性的概念 | 第15-21页 |
(一) 什么是自主性 | 第15-18页 |
1. 自主性溯源 | 第15-17页 |
2. 自主性的概念内涵 | 第17-18页 |
(二) 学校自主性 | 第18-21页 |
1. 学校自主性概念的几种界定方式 | 第18-19页 |
2. 学校自主性的构成要素 | 第19-21页 |
二、 学校自主发展的依据 | 第21-27页 |
(一) 学校自主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1. 需要层次理论的启发 | 第21-22页 |
2. 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自组织理论加深了对组织自主性的理解 | 第22-23页 |
(二) 学校自主发展的现实依据 | 第23-27页 |
1. 环境的变化与学校的自主发展 | 第23-24页 |
2. 学校利益相关者与学校的自主发展 | 第24-27页 |
三、 学校自主性的实现与提升 | 第27-36页 |
(一) 学校自主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 第27-32页 |
1. 政校关系 | 第27-30页 |
2.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 第30-32页 |
(二) 学校自主性与个人的关系 | 第32-34页 |
1. 忽视个人价值的观点 | 第33页 |
2. 学校自主性与个人自主性的关系 | 第33-34页 |
(三) 学校自主性与学校的内部治理机构 | 第34-36页 |
1. 重视动议的发出机制 | 第34页 |
2. 完善权力的制衡监督机制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