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本质及其成因分析 | 第19-27页 |
| ·“看病难、看病贵”本质在于医疗可及性低下 | 第19-20页 |
|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 第20-25页 |
| ·医疗资源投入不合理 | 第20-24页 |
| ·药价虚高,费用增速迅猛 | 第24页 |
| ·医保体系不健全,自付比例较高 | 第24-25页 |
|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 | 第25页 |
| ·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现状实证分析 | 第27-40页 |
| ·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 第27-28页 |
| ·公立医院 | 第27页 |
| ·公益性 | 第27-28页 |
| ·实证分析 | 第28-40页 |
| ·资料来源与方法 | 第28-30页 |
| ·基本结果描述 | 第30-32页 |
| ·重点结果分析 | 第32-40页 |
| 第四章 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基础理论概述 | 第40-48页 |
| ·医疗卫生服务的分类及其性质归属 | 第40-43页 |
| ·公共卫生 | 第41页 |
| ·基本医疗 | 第41-42页 |
| ·高端医疗保健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医疗服务领域特殊性分析 | 第43-45页 |
| ·不完全竞争 | 第43-44页 |
| ·信息不对称 | 第44页 |
| ·服务难以标准化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页 |
| ·医学伦理道德和科学发展观 | 第45-48页 |
| ·医学伦理道德 | 第45-46页 |
| ·科学发展观 | 第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宏观政策设计 | 第48-66页 |
| ·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48-51页 |
| ·坚持“四个分开” | 第48-49页 |
| ·符合“四改联动” | 第49-50页 |
|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第50页 |
| ·有效化解“看病难,看病贵” | 第50页 |
| ·保证公立医院发展的可持续性 | 第50-51页 |
| ·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局面,实现有效竞争 | 第51-54页 |
| ·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第51-53页 |
| ·允许、鼓励非政府优质医疗资源进入 | 第53-54页 |
| ·重新定位公立医院服务功能 | 第54-56页 |
| ·二级以下医院充当“守门人”角色 | 第56页 |
| ·二、三级医院提供专科服务 | 第56页 |
| ·转诊制度设计 | 第56-59页 |
| ·何谓转诊制度 | 第57页 |
| ·双向转诊制度设计及其运作机理 | 第57-59页 |
| ·实现与未来全民医保的有效衔接:付费机制改革 | 第59-66页 |
| ·典型付费机制回顾 | 第59-62页 |
| ·两大设计原则 | 第62页 |
| ·全科医疗服务的付费机制设计 | 第62-64页 |
| ·专科医疗服务的付费机制设计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微观政策设计 | 第66-83页 |
| ·推动医院集团化改革进程 | 第66-69页 |
| ·医院集团化改革案例分析 | 第67-68页 |
| ·我国公立医院集团化模式选择 | 第68-69页 |
| ·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 第69-72页 |
| ·现有治理模式弊端分析 | 第70页 |
|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设计 | 第70-72页 |
| ·医院费用补偿机制设计 | 第72-75页 |
| ·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 | 第75-83页 |
| ·人事制度改革 | 第75-77页 |
| ·薪酬制度改革 | 第77-8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 ·研究结论 | 第83页 |
| ·研究展望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 附录 | 第91-9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