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导论 | 第14-22页 |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   1.免费师范生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   2.教师职业认同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  (三)研究目标、内容 | 第21页 | 
|   1.研究目标 | 第21页 | 
|   2.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1.文献分析法 | 第21页 | 
|   2.问卷调查 | 第21-22页 | 
|   3.访谈法 | 第22页 | 
| 一、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理论阐述 | 第22-38页 | 
|  (一)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界定 | 第22-26页 | 
|   1.“认同”概念的释义 | 第22-24页 | 
|   2.“职业认同”概念的理解 | 第24-25页 | 
|   3.“教师职业认同”概念的界定 | 第25-26页 | 
|   4.“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概念的提出 | 第26页 | 
|  (二)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基本分析维度 | 第26-30页 | 
|   1.职业认知维度 | 第27页 | 
|   2.职业情感维度 | 第27-28页 | 
|   3.职业意志维度 | 第28-29页 | 
|   4.职业能力维度 | 第29页 | 
|   5.职业价值观维度 | 第29-30页 | 
|  (三)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建构机制 | 第30-36页 | 
|   1.社会组织机制 | 第31-33页 | 
|   2.个体心理机制 | 第33-36页 | 
|  (四)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 | 第36-38页 | 
|   1.主体的能动性 | 第36-37页 | 
|   2.建构的可塑性 | 第37页 | 
|   3.发展的变迁性 | 第37-38页 | 
|   4.形成的递进性 | 第38页 | 
| 二、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 | 第38-60页 | 
|  (一)研究构思 | 第39-40页 | 
|   1.研究目标 | 第39页 | 
|   2.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   3.研究假设 | 第40页 | 
|  (二)研究测试 | 第40-44页 | 
|   1.问卷设计 | 第40-41页 | 
|   2.问卷调查 | 第41-42页 | 
|   3.问卷检验 | 第42-44页 | 
|  (三)数据结果与分析 | 第44-60页 | 
|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第44-46页 | 
|   2.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分析 | 第46-49页 | 
|   3.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状况人口统计学分析 | 第49-59页 | 
|   4.基本结论: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 第59-60页 | 
| 三、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尚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0-78页 | 
|  (一)社会因素 | 第61-69页 | 
|   1.国家政策:政策不确定、不完善 | 第61-65页 | 
|   2.社会评价:基层教育战线教师职业声望一般 | 第65-67页 | 
|   3.教师待遇:教师待遇中西部与东部、农村与城市差异明显 | 第67-69页 | 
|  (二)组织因素 | 第69-75页 | 
|   1.部属师范院校:对免费师范生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 第70-72页 | 
|   2.基础教育学校:对免费师范生的支持力度不够 | 第72-75页 | 
|  (三)个体因素 | 第75-78页 | 
|   1.困扰:自主意愿与外部原因之间的矛盾 | 第75-77页 | 
|   2.冲突:社会责任与自我发展之间的矛盾 | 第77-78页 | 
| 四、增强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对策探析 | 第78-100页 | 
|  (一)国家: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 第79-86页 | 
|   1.加强宣传力度,适时普及免费师范生教育 | 第79-82页 | 
|   2.优化免费师范生政策,完善政策制度设计 | 第82-84页 | 
|   3.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 第84-86页 | 
|  (二)学校:增强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 第86-95页 | 
|   1.以免费师范生师德建设为核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第86-88页 | 
|   2.完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师范专业化 | 第88-92页 | 
|   3.完善职此技能训练体系,提升育人质量 | 第92-93页 | 
|   4.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加强就业指导 | 第93-95页 | 
|  (三)个体:形成高尚职业价值观,培养坚定职业信念 | 第95-100页 | 
|   1.实现正确定位,激发职业兴趣 | 第95-96页 | 
|   2.强化职业训练,提高职业能力 | 第96-97页 | 
|   3.加强职业情感,坚定职业信念 | 第97-100页 | 
| 结束语 | 第100-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 附录1 | 第104-107页 | 
| 附录2 | 第107-108页 | 
| 后记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