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族音乐文化认知的教育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古朗族概况及其音乐文化研究 | 第10-35页 |
第一节 古朗族概况及其文化认知基础 | 第10-16页 |
一、古朗族的信仰体系 | 第11-12页 |
二、时间观念 | 第12-13页 |
三、强调“集体” | 第13-14页 |
四、族群身份和文化身份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古朗族音乐文化认知研究 | 第16-22页 |
一、音乐观念 | 第16-19页 |
二、音乐活动 | 第19-22页 |
第三节 音乐类型 | 第22-35页 |
一、Serga | 第22-25页 |
二、Ghamtu | 第25-30页 |
三、Krisna Caritra | 第30-33页 |
四、Thetar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古朗族音乐文化的变迁 | 第35-42页 |
第一节 对传统音乐类型的态度差异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青年人的音乐活动的变迁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古朗族音乐类型的改变 | 第37-42页 |
一、Ghamtu的变迁 | 第37-38页 |
二、古朗族音乐在加德满都的出现 | 第38-42页 |
第三章 对皮尔科的音乐文化认知研究的分析 | 第42-56页 |
第一节 皮尔科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42-43页 |
一、皮尔科的研究目的 | 第42-43页 |
二、皮尔科的研究方法 | 第43页 |
第二节 皮尔科的研究视角 | 第43-47页 |
一、定位于“文化认知”的研究 | 第43-44页 |
二、扎实的田野调查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 | 第44-45页 |
三、运用多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四、运用文化整体观研究古朗族音乐 | 第47页 |
第三节 对古朗族音乐类型的分析 | 第47-51页 |
一、对Serga的分析 | 第48-49页 |
二、对Ghamtu的分析 | 第49-50页 |
三、对Krisna Caritra的分析 | 第50页 |
四、对Thetar的分析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对古朗族音乐文化变迁的分析 | 第51-56页 |
第四章 文化认知研究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 第56-71页 |
第一节 认知维度的转变: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 第56-60页 |
第二节 文化解释的价值 | 第60-64页 |
第三节 实践哲学向审美范式的挑战 | 第64-68页 |
第四节 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