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互通立交交通特性分析 | 第15-27页 |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改扩建方式 | 第15-20页 |
·互通立交概述 | 第15-17页 |
·互通立交改扩建原则 | 第17-18页 |
·互通立交改扩建方式探讨 | 第18-20页 |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的交通特性分析 | 第20-25页 |
·驾驶人交通特性分析 | 第20-23页 |
·车辆运行特性分析 | 第23-25页 |
·道路特性分析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互通立交出入口交通安全分析 | 第27-39页 |
·互通立交出入口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0页 |
·交通量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车型组成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行车速度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出口处安全分析 | 第30-34页 |
·交通量与交通冲突 | 第30-31页 |
·交通组成与交通冲突 | 第31-32页 |
·车速安全性分析 | 第32-34页 |
·入口处安全分析 | 第34-37页 |
·交通量与交通冲突 | 第34-35页 |
·交通组成与交通冲突 | 第35页 |
·车速安全性分析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互通立交安全设施设置 | 第39-57页 |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处交通标志的设置 | 第39-41页 |
·交通标志的设置原则 | 第39-40页 |
·交通标志的设置类别 | 第40-41页 |
·驾驶人视认模型 | 第41-46页 |
·交通标志的参数设置 | 第42-44页 |
·基于消失距离的交通标志设置 | 第44-45页 |
·基于视认距离的文字高度确定 | 第45-46页 |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限速标志的设置 | 第46-48页 |
·高速公路出入口限速设置 | 第46-48页 |
·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限速控制 | 第48页 |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处指路标志的设置 | 第48-51页 |
·入口指引系列标志 | 第49-50页 |
·出口预告系列标志 | 第50-51页 |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处标线设置 | 第51-54页 |
·交通标线设置原则 | 第52页 |
·高速公路出入口处标线设置 | 第52-54页 |
·改扩建期间互通立交其他安全设施设置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 | 第57-64页 |
·互通立交总体施工序列 | 第58-59页 |
·典型立交安全设施设置案例 | 第59-64页 |
·杨凌立交 | 第59页 |
·兰家村立交 | 第59-61页 |
·眉县立交 | 第61-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