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个+VP”式动补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零 引言 | 第5-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5-7页 |
(一) 关于称名 | 第5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5-6页 |
(三) 深入研究的意义 | 第6-7页 |
二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语料来源 | 第7-8页 |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7页 |
(二) 行文及语料来源 | 第7-8页 |
壹 “V+个+VP”的起源和发展 | 第8-11页 |
一 “个”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 第9-10页 |
二 “V+个+VP”短语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 第10页 |
三 “V+个+VP”短语中“个”的性质问题 | 第10-11页 |
贰 “V+个+VP”的结构分类及语义关系 | 第11-22页 |
一 “V+个+VP”的名称及结构分类 | 第11-12页 |
二 “V+个+VP”内部关系的区别标准 | 第12-13页 |
三 “V+个+VP”式补语的语义类型及句法分布 | 第13-20页 |
(一) 结果补语 | 第13-17页 |
(二) 状态补语 | 第17-20页 |
(三) 其他补语 | 第20页 |
四 动补结构的语义指向 | 第20-22页 |
(一) VP与主事构成表述 | 第21页 |
(二) VP与客事构成表述 | 第21-22页 |
(三) VP与共事构成表述 | 第22页 |
(四) VP与处所构成表述 | 第22页 |
叁 “个”字补语与“得”字补语的异同 | 第22-27页 |
一 相同之处 | 第23-24页 |
(一) 句法语义方面 | 第23页 |
(二) 使用方面 | 第23-24页 |
二 不同之处 | 第24-27页 |
(一) 句法结构的差异 | 第24-25页 |
(二) 语义差异 | 第25-27页 |
肆 “V+个+VP”短语的语用分析 | 第27-30页 |
一 关于焦点理论 | 第27-28页 |
二 关于重音居后理论 | 第28-29页 |
三 “V+个+VP”的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伍 “V+个+VP”使用情况的历史考察 | 第30-33页 |
陆 结论 | 第33-35页 |
英文摘要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38页 |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