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英文提要 | 第4-5页 |
壹 引论 | 第5-10页 |
一 以往对“述语+得+补语”结构的研究 | 第5-7页 |
二 本文主要理论方法和基本研究思路 | 第7-10页 |
贰 “述语+得+像X 似的”和“述语+得+X 似的”结构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 第10-24页 |
一 能进入“述语+得+像X 似的”和“述语+得+X 似的”格式的词语类型分析 | 第10-15页 |
二 “X 似的”和“像X 似的”中的“X”在用法上的限制 | 第15-17页 |
三 “像X 似的 | 第17-19页 |
四 “X 似的”结构和“像 X 似的”的结构语义分析 | 第19-20页 |
五“像X 似的”和“X 似的”做补语和做状语的比较分析 | 第20-24页 |
叁 关于“像 X 似的”和“X 似的”结构作补语和状语的变换分析及其认知原理 | 第24-42页 |
一 音节对补语变换为状语的影响 | 第24-25页 |
二 范围(scope)对补语变换为状语的影响 | 第25页 |
三 典型性对补语变换为状语的影响 | 第25-26页 |
四 述语是性质形容词时,“像+X+似的”与“X+似的”格式变换的认知分析 | 第26-31页 |
五 述语是动词时,“像+X+似的”与“X+似的”格式变换的认知分析 | 第31-33页 |
六 关于“像X 似的”和“X 似的”结构用作比喻的认知原理分析 | 第33-42页 |
肆 比况短语作补语的语用价值 | 第42-45页 |
一 具有强烈的具象色彩 | 第42-43页 |
二 具有丰富的想象色彩 | 第43页 |
三 具有鲜明的口语色彩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48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