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论文提要 | 第6-8页 |
英文提要 | 第8-12页 |
第一章 关于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研究 | 第12-2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 stress和accent | 第13-14页 |
三、 普通话和普通话语音 | 第14-15页 |
四、 双音节词重音结构的研究 | 第15-17页 |
五、 多音节词重音结构的研究 | 第17-19页 |
六、 讨论:重音研究的问题和难点 | 第19-22页 |
七、 小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音系学的理论背景 | 第24-40页 |
一、 音系学的语音学基础 | 第24-26页 |
二、 音系学在语法理论中的位置 | 第26-28页 |
三、 生成语法中的音系学 | 第28-30页 |
四、 从推导规则到制约条件 | 第30-36页 |
五、 讨论 | 第36-39页 |
六、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词重音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第40-56页 |
一、 英语词重音的语音学阐释 | 第40-44页 |
二、 英语词重音的音系学阐释 | 第44-46页 |
三、 词重音的非线性音系学方法 | 第46-53页 |
四、 词重音的优选音系学方法 | 第53-54页 |
五、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以音系为基础的汉语普通话词重音实验 | 第56-109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三、 实验结果(一)--英语轻重音对比的启示 | 第58-63页 |
四、 实验结果(二)--汉语第一组语料的轻重音表现 | 第63-72页 |
五、 实验结果(三)--汉语第二组语料的轻重音表现 | 第72-75页 |
六、 实验结果(四)--汉语第三组语料的轻重音表现 | 第75-102页 |
七、 实验结果(五)--汉语第四组语料的轻重音表现 | 第102-103页 |
八、 实验结果(六)--汉语第五组语料的轻重音表现 | 第103-107页 |
九、 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五章 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解释 | 第109-120页 |
一、 普通话重音的层次 | 第109-111页 |
二、 普通话的重音指派算法 | 第111-117页 |
三、 制约条件的相互作用 | 第117-119页 |
四、 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20-123页 |
附录一 国际音标图 | 第123-124页 |
附录二 发音人M的语谱图和功率谱图 | 第124-175页 |
附录三 对比实验的能量曲线图(F1) | 第175-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