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并购后整合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 | 第10-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逻辑框架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2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相关概念的说明 | 第14-15页 |
·企业集团 | 第14页 |
·并购后整合 | 第14-15页 |
·公司治理 | 第15页 |
·企业并购理论 | 第15-17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6页 |
·市场势力理论 | 第16页 |
·信息理论 | 第16-17页 |
·协同效应理论 | 第17页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17-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市场短视理论 | 第18页 |
·利益相关者论 | 第18-20页 |
第3章 企业集团并购后整合的机理分析 | 第20-29页 |
·企业集团并购后整合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并购后整合是产生协同效应的前提 | 第20-21页 |
·并购后整合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 第21-22页 |
·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机制 | 第22-26页 |
·企业集团的治理边界 | 第22-24页 |
·企业集团的内部治理机制 | 第24页 |
·企业集团的外部治理机制 | 第24-26页 |
·基于公司治理的并购后整合机理 | 第26-29页 |
·企业集团治理的目标 | 第26-27页 |
·企业集团的并购后整合模式 | 第27页 |
·企业集团并购后整合的原则 | 第27-29页 |
第4章 企业集团并购后的内部治理整合 | 第29-36页 |
·企业集团内部治理整合的实质及类型 | 第29-31页 |
·企业集团内部治理整合的实质 | 第29页 |
·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整合的类型 | 第29-31页 |
·母公司对子公司资产资源的并购后整合 | 第31-32页 |
·并购后有形资产的整合 | 第31页 |
·并购后无形资产的整合 | 第31-32页 |
·母公司对子公司核心能力资源的并购后整合 | 第32-34页 |
·技术与创新资源的整合 | 第33页 |
·知识资源的整合 | 第33-34页 |
·母公司对子公司人力资源的并购后整合 | 第34-36页 |
·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 第34页 |
·人力资源整合的具体方式 | 第34-36页 |
第5章 企业集团并购后的外部治理整合 | 第36-44页 |
·基于协同理论的关联公司并购后整合 | 第36-40页 |
·关联公司的协同效应 | 第36-37页 |
·基于协同的关联公司整合方式 | 第37-40页 |
·整合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问题 | 第40-44页 |
·企业集团对利益相关者的侵害 | 第40页 |
·集团企业侵害相关者利益的形式 | 第40-42页 |
·整合中的共同治理趋势 | 第42-44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 | 第44-54页 |
·案例描述 | 第44-46页 |
·联想简介 | 第44-45页 |
·联想集团并购 IBM的过程与内容 | 第45-46页 |
·基于资源观点的联想内部整合分析 | 第46-50页 |
·人力资源整合 | 第46-47页 |
·品牌资源整合 | 第47-49页 |
·技术资源整合 | 第49-50页 |
·联想集团并购后的外部整合分析 | 第50-54页 |
·神州数码与 IBM的协作 | 第50-51页 |
·整合专利、专攻大客户 | 第51-52页 |
·供应链的整合 | 第52-5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基本结论 | 第54-55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