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师生关系论文

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绪论第10-23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一) 现代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二) 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第11页
  (三) 师生关系的构建要面向人的存在第11-12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一) 理论意义第12-13页
  (二) 实践意义第13页
 三、 文献综述第13-17页
  (一) 国外关于师生关系研究的主要观点第14-15页
  (二) 建国后我国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第15-17页
  (三) 国内外师生关系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起点第17页
 四、 研究方法第17页
  (一) 文献法第17页
  (二) 理论分析法第17页
 五、 核心概念概述第17-23页
  (一) 师生关系第17-18页
  (二) 功能性师生关系第18-19页
  (三) 存在性师生关系第19-23页
第一章 存在被教育遗忘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第23-32页
 一、 存在被教育遗忘的表现及原因第23-27页
  (一) 存在被教育遗忘的表现第23-24页
  (二) 存在被教育遗忘的原因分析第24-27页
 二、 存在问题被遗忘导致教育的异化第27-29页
  (一) 异化及教育异化第27-28页
  (二) 教育异化导致师生关系的异化第28-29页
 三、 现代师生关系体现为功能性师生关系第29-32页
  (一) 现代师生关系体现为功能性师生关系第29-30页
  (二) 存在性师生关系构建的必要性第30-32页
第二章 存在性师生关系价值理念的确立及其意义第32-46页
 一、 人的存在是师生关系的认识基础第32-33页
  (一) 师生关系研究的逻辑起点第32页
  (二) 人的存在是师生关系的认识基础第32-33页
 二、 存在性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第33-41页
  (一) 尊重学生的自然生命第34-35页
  (二) 师生是生成性的存在第35-38页
  (三) 师生身份的确定基于各自的独特性第38-39页
  (四) 存在性师生关系关注师生的生活世界第39-41页
 三、 存在性师生关系理论建构的意义第41-46页
  (一) 对认识教育本质的意义第41-42页
  (二) 对建构教育教学理论的意义第42-43页
  (三) 对扩充师生关系研究范式的意义第43-46页
第三章 存在性师生关系构建的理论来源第46-54页
 一、 马克思本体论思想中的实践哲学第46-47页
 二、 现象学对生活世界的关注第47-49页
 三、 存在主义哲学对"当下人"的关注第49-51页
 四、 解释学对理解的阐释第51-54页
第四章 存在性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第54-65页
 一、 树立新型的教师观第54-56页
  (一) 教师是富有游戏精神的人第54-55页
  (二) 教师是富有自由精神的人第55-56页
  (三) 教师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第56页
 二、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第56-59页
  (一) 学生是非特定化的人的存在第56-57页
  (二)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第57-58页
  (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58-59页
 三、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第59-65页
  (一)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第59-61页
  (二) 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我实现第61-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后记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合作型教师文化研究
下一篇:创生型教师文化的理论建构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