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9页 |
| 前言 | 第9-13页 |
| I 伴随语言手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 第13-65页 |
| ·伴随语言手段的定义 | 第13-17页 |
| ·关于交际与非言语交际 | 第13-16页 |
| ·伴随语言手段的定义 | 第16-17页 |
| ·伴随语言手段的研究概述 | 第17-26页 |
| ·西方关于伴随语言手段的研究概述 | 第17-20页 |
| ·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关于伴随语言手段的研究概述 | 第20-24页 |
| ·中国关于伴随语言手段的研究概述 | 第24-26页 |
| ·伴随语言手段的种类 | 第26-36页 |
| ·伴随语言手段在交际中的作用 | 第36-38页 |
| ·伴随语言手段的特点 | 第38-42页 |
| ·伴随语言手段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 第42-65页 |
| ·文学作品中的伴随语言手段的特殊性 | 第43-44页 |
| ·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种类及其作用 | 第44-58页 |
| ·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运用方式 | 第58-65页 |
| II 汉俄伴随语言手段的对比 | 第65-90页 |
| ·汉俄体态动作的对比 | 第65-80页 |
| ·汉俄体态动作礼仪规范方面的差异 | 第65-68页 |
| ·汉俄体态动作交际意义方面的差异 | 第68-80页 |
| ·汉俄符号和书写手段的对比 | 第80-85页 |
| ·汉俄其他伴随语言手段的对比 | 第85-90页 |
| III 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翻译过程与翻译障碍 | 第90-127页 |
| ·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翻译过程 | 第90-94页 |
| ·从交际的角度看文学作品 | 第90-92页 |
| ·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翻译过程 | 第92-94页 |
| ·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翻译障碍 | 第94-127页 |
| ·翻译障碍形成的原因 | 第94-96页 |
| ·翻译障碍的具体表现 | 第96-114页 |
| ·语境、超语言信息在克服翻译障碍中的作用 | 第114-127页 |
| IV 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翻译目标和方法 | 第127-163页 |
| ·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翻译目标 | 第127-128页 |
| ·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翻译方法 | 第128-156页 |
| ·翻译文学作品中的伴随语言手段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156-163页 |
| 结束语 | 第163-165页 |
| 参考书目 | 第165-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