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教师口语”课程:问题与对策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1-14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 本研究的设计第12-13页
  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2. 研究方法第13页
 (三)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 从理论上丰富了“教师口语”课程的研究经验第13页
  2. 从实践层面提出“教师口语”课程建设的具体策略第13-14页
一、“教师口语”课程:由来与意义第14-17页
 (一) “教师口语”课程由来第14-15页
 (二) “教师口语”课程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第15-17页
  1. 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第16页
  2. 为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第16-17页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口语的现状调查第17-22页
 (一) “教师口语”现状的调查设计第17-18页
  1. 调查目的第17页
  2. 问卷的设计第17-18页
  3. 调查区域及样本量第18页
 (二) “教师口语”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第18-22页
  1. 教师普通话水平基本不影响教学第18-19页
  2. 教师语言普遍规范,部分教师话语还不够清晰流畅第19页
  3. 超过半数的教师讲课语气语调存在问题第19-20页
  4. 超过半数的教师教学用语不具有启发性第20页
  5. 超过半数教师教育口语缺乏针对性,说理空洞第20-21页
  6. 教师处理偶发事件的话语应变力有待提高第21页
  7. 少数教师做不到教态自信大方第21-22页
三、“教师口语”教材存在的问题第22-29页
 (一) “教师口语”教材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第22-26页
  1. 貌似繁荣的“教师口语”教材第22-24页
  2. 几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教材特点分析第24-26页
 (二) “教师口语”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6-29页
  1. 教师职业口语、普通话和一般交际口语的比例失衡第26-27页
  2. 教师职业口语部分的理论知识和案例选择陈旧第27-28页
  3. “教师口语”教材缺少配套的课程资源开发第28-29页
  4. 地方教材“地方适应性”不足第29页
四、“教师口语”教学与评价存在的问题第29-33页
 (一) “教师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1. 缺乏清晰明确的课程目标第29-30页
  2. 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训练第30-31页
  3. 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第31页
 (二) “教师口语”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第31-33页
  1. 尚未制定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第31-32页
  2. 缺乏适切性的评价方法第32-33页
五、“教师口语”课程建设:专业的视角第33-51页
 (一) “教师口语”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第33-37页
  1. 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第33-35页
  2. 亟待加强“教师口语”课程建设第35-37页
  3. 加大“教师口语”课程建设力度:一项重要任务第37页
 (二) “教师口语”课程目标:突显专业性第37-40页
  1.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第37-38页
  2. “教师口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第38-39页
  3. “教师口语”课程目标的制定:加强专业性第39-40页
 (三) “教师口语”教材:关注职业技能第40-45页
  1. 合理安排普通话知识、一般口语、教师职业口语的比重第40-41页
  2. 补充新的理论知识和案例第41-42页
  3. 增加适应地方特色的知识和技能第42-43页
  4. 开发与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第43-45页
 (四) “教师口语”课的教学:立足实践性第45-47页
  1. 模拟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第45-46页
  2. 模拟个别谈话的教学方法第46页
  3.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第46-47页
 (五) “教师口语”课程评价:开发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技术第47-49页
  1. 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第47-48页
  2. 人测与机测相结合第48-49页
  3. 研制教师口语测试软件第49页
 (六) “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师: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第49-51页
  1. “教师口语”课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第49-50页
  2. 提高“教师口语”课教师素质的建议第50-51页
结束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1第55-56页
附录2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教师惩戒制度研究
下一篇: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