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课题 | 第10-11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 “不成”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V 成”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三) “难道”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 反问句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五) “难不成”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三、词性的界定 | 第14-16页 |
(一) “难道”、“难不成”词性的界定 | 第14-15页 |
(二) “不成”词性的界定 | 第15-16页 |
四、论文说明 | 第16-17页 |
(一) 时间范围的说明 | 第16页 |
(二) 语料说明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共时状态下的分布 | 第17-21页 |
一、词典释义 | 第17页 |
二、“难道”、“不成”、“难道……不成”、“难不成”的共时分布 | 第17-19页 |
(一) “不成”的共时分布 | 第17-18页 |
(二) “难道”的共时分布 | 第18页 |
(三) “难道……不成”的共时分布 | 第18-19页 |
(四) “难不成”的共时分布 | 第19页 |
三、共时分布的历时推想 | 第19-20页 |
四、需要进一步证明和解释的问题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不成”的词汇语法化过程 | 第21-30页 |
一、“不成”的虚化过程 | 第21-26页 |
(一) 宋以前 | 第21-22页 |
(二) 宋代 | 第22-24页 |
(三) 元明 | 第24-25页 |
(四) 清代 | 第25-26页 |
二、“不成”虚化的动因与机制 | 第26-28页 |
(一) “不成”演变过程的动因 | 第26-27页 |
(二) “不成”演变过程的机制 | 第27-28页 |
三、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难道”的词汇语法化过程 | 第30-38页 |
一、“难道”的演变历程 | 第30-36页 |
(一) 东汉 | 第30-31页 |
(二) 五代 | 第31页 |
(三) 南宋 | 第31-33页 |
(四) 元代 | 第33-34页 |
(五) 明清 | 第34-36页 |
二、“难道”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 | 第36-37页 |
(一) “难道”词汇化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第36页 |
(二) “难道”词汇化的机制 | 第36-37页 |
三、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难道”与“不成”的搭配使用情况 | 第38-44页 |
一、“难道”与“不成”搭配使用的原因 | 第38-39页 |
二、“难道”与“不成”搭配使用的作用 | 第39-43页 |
(一) “难道”的语用功能 | 第39-40页 |
(二) “难道”对焦点表述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三) “难道”的语用意义 | 第41-42页 |
(四) “难道”与“不成”搭配使用的作用 | 第42-43页 |
三、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难不成”的产生 | 第44-54页 |
一、“难不成”的产生过程 | 第44-47页 |
(一) “难不成”的成词时间 | 第44页 |
(二) “难不成”的成词形式 | 第44-47页 |
二、“难不成”与“难道”的区别 | 第47-48页 |
三、“难不成”的成词动因 | 第48-49页 |
(一) 经济性原则 | 第48-49页 |
(二) 韵律规律的制约 | 第49页 |
四、“难不成”的成词机制 | 第49-52页 |
(一) 相关词语分析 | 第49-50页 |
(二) “难不成”的成词机制 | 第50-52页 |
五、“难不成”的进一步发展 | 第52-53页 |
六、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注释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