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1.1 蛹虫草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1 蛹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 | 第10-11页 |
1.1.2 蛹虫草的主要功能效用 | 第11-13页 |
1.2 固体发酵的简介 | 第13-15页 |
1.2.1 固体发酵的优势 | 第13-14页 |
1.2.2 固体发酵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3 蛹虫草固体发酵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3.1 类胡萝卜素的简介 | 第15-18页 |
1.3.1.1 类胡萝卜素的定义和结构 | 第15-16页 |
1.3.1.2 类胡萝卜素的理化性质 | 第16页 |
1.3.1.3 类胡萝卜素的生理功能 | 第16-18页 |
1.3.2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产生 | 第18-19页 |
1.3.3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种类与性质 | 第19-20页 |
1.3.4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分离纯化 | 第20页 |
1.3.5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基因工程研究 | 第20页 |
1.4 诱导物在蛹虫草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3-24页 |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2.2.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第24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4-35页 |
2.3.1 蛹虫草培养方法 | 第24-25页 |
2.3.2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及测定 | 第25页 |
2.3.3 蛹虫草固体发酵菌株的筛选 | 第25页 |
2.3.4 固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25-26页 |
2.3.5 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6-29页 |
2.3.5.1 第一阶段不同发酵条件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5.2 第二阶段不同发酵条件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6 诱导物对蛹虫草固体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29页 |
2.3.7 蛹虫草固体发酵所产类胡萝卜素的温度稳定性试验 | 第29页 |
2.3.8 产品的研制 | 第29-34页 |
2.3.8.1 蛹虫草黄色素粉的制备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测定 | 第29-30页 |
2.3.8.2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浓缩液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8.3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膏的制备 | 第31-34页 |
2.3.9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67页 |
3.1 固体发酵菌株的确定 | 第35-36页 |
3.2 发酵培养基的确定 | 第36-39页 |
3.3 固体发酵条件优化的结果 | 第39-52页 |
3.3.1 第一阶段蛹虫草固体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实验结果 | 第39-51页 |
3.3.1.1 基质颗粒度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1.2 接种量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1.3 基质初始pH值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41页 |
3.3.1.4 基质初始含水量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1.5 菌丝黑暗生长时间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1.6 菌丝黑暗生长温度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1.7 装料量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1.8 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优化的实验结果 | 第45-51页 |
3.3.2 第二阶段蛹虫草固体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实验结果 | 第51-52页 |
3.4 诱导物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52-54页 |
3.4.1 牡蛎壳粉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52页 |
3.4.2 壳聚糖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3 氯化钾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53页 |
3.4.4 醋酸钠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5 柠檬酸对蛹虫草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54页 |
3.5 温度对蛹虫草固体发酵所产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3.6 产品的研制 | 第55-67页 |
3.6.1 蛹虫草黄色素粉的制备 | 第55-60页 |
3.6.2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浓缩液的制备 | 第60-61页 |
3.6.3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膏的制备 | 第61-67页 |
3.6.3.1 打浆料水比的确定 | 第61页 |
3.6.3.2 加热时间的确定 | 第61-62页 |
3.6.3.3 油用量的确定 | 第62-63页 |
3.6.3.4 糖用量的确定 | 第63-64页 |
3.6.3.5 CMC-Na用量的确定 | 第64页 |
3.6.3.6 盐用量的确定 | 第64-65页 |
3.6.3.7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膏风味配方的优化 | 第65-66页 |
3.6.3.8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膏理化和微生物指标 | 第66-67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67-71页 |
4.1 讨论 | 第67-70页 |
4.1.1 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最适用提取工艺探讨 | 第67-68页 |
4.1.2 蛹虫草固体发酵的菌种形式选择问题 | 第68页 |
4.1.3 光照和基质利用度对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探讨 | 第68-69页 |
4.1.4 温度对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问题 | 第69-70页 |
4.2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