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1.1 黄茶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 第15-17页 |
1.2 黄茶加工工艺 | 第17-19页 |
1.2.1 杀青 | 第17页 |
1.2.2 闷黄 | 第17-18页 |
1.2.3 干燥 | 第18-19页 |
1.3 中国典型黄茶 | 第19-22页 |
1.3.1 芽型黄茶 | 第19-20页 |
1.3.2 芽叶型黄茶 | 第20-21页 |
1.3.3 多叶型黄茶 | 第21-22页 |
1.3.4 紧压型黄茶 | 第22页 |
1.4 黄茶品质化学成分 | 第22-25页 |
1.4.1 茶多酚 | 第22-23页 |
1.4.2 氨基酸 | 第23页 |
1.4.3 叶绿素 | 第23-24页 |
1.4.4 挥发性香气物质 | 第24页 |
1.4.5 其他物质 | 第24-25页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5-2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1.5.3 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中国典型黄茶感官风味品质分析 | 第28-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2.1.2 主要方法 | 第29页 |
2.1.3 属性定级 | 第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9页 |
2.2.1 黄茶样品基本情况 | 第29-31页 |
2.2.2 黄茶风味特征分析 | 第31-32页 |
2.2.3 黄茶感官杀青程度分析 | 第32-33页 |
2.2.4 黄茶感官闷黄程度分析 | 第33-35页 |
2.2.5 不同地区黄茶风格评价 | 第35-39页 |
2.3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典型黄茶感官品质分析及滋味成分检测建模 | 第41-7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3.1.2 仪器与化学药品 | 第41-42页 |
3.1.3 方法 | 第42-43页 |
3.1.4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3-76页 |
3.2.1 芽型黄茶感官品质及滋味成分分析 | 第43-50页 |
3.2.2 芽叶型茶黄茶感官品质及滋味成分分析 | 第50-56页 |
3.2.3 多叶型茶黄茶感官品质及滋味成分分析 | 第56-62页 |
3.2.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黄茶产品分类 | 第62-70页 |
3.2.5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黄茶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 第70-76页 |
3.3 小结 | 第76-79页 |
第四章 黄茶拼配研究 | 第79-8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0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79页 |
4.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79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79-80页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8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80-88页 |
4.2.1 黄茶原料分析 | 第80-81页 |
4.2.2 黄茶拼配方案 | 第81-82页 |
4.2.3 拼配黄茶品质评价 | 第82-86页 |
4.2.4 拼配黄茶理化成分分析 | 第86-88页 |
4.3 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5页 |
5.1 结论 | 第89-94页 |
5.2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