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一)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 第11页 |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调查的缺乏 | 第11页 |
(三)自身的兴趣和经验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一)有助于加深教师对阅读素养的理解,改进教学 | 第12页 |
(二)有助于提高家长对学生课后阅读的关注度 | 第12页 |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未来更好地发展 | 第12-13页 |
四、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阅读素养概念研究 | 第13-14页 |
(二)语文阅读素养概念研究 | 第14页 |
(三)语文阅读素养框架研究 | 第14-15页 |
(四)语文阅读素养现状研究 | 第15-16页 |
五、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一)阅读素养概念研究 | 第16-17页 |
(二)阅读素养框架研究 | 第17-18页 |
(三)阅读素养现状研究 | 第18-19页 |
六、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9页 |
七、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构成 | 第20-25页 |
一、阅读知识 | 第20-21页 |
(一)语言知识 | 第20页 |
(二)文本知识 | 第20-21页 |
二、阅读能力 | 第21-23页 |
(一)基础性阅读能力 | 第21-22页 |
(二)学科阅读能力 | 第22-23页 |
三、阅读情志 | 第23-25页 |
(一)阅读兴趣 | 第23-24页 |
(二)阅读情感 | 第24页 |
(三)阅读习惯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调查与结果分析 | 第25-35页 |
一、调查方法 | 第25-26页 |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25页 |
(二)调查程序 | 第25-26页 |
(三)数据处理 | 第26页 |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6-27页 |
(一)项目编制 | 第26-27页 |
(二)计分以及施测方式 | 第27页 |
三、前测 | 第27-28页 |
(一)项目区分度检验 | 第27-28页 |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8页 |
四、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28-29页 |
(一)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28-29页 |
(二)问卷效度检验 | 第29页 |
五、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29-35页 |
(一)Z校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整体水平较高 | 第29-30页 |
(二)Z校学生的阅读知识掌握程度高,总体处于上游水平 | 第30-31页 |
(三)Z校学生较缺乏阅读创造能力,年级与阅读能力成正比 | 第31-32页 |
(四)Z校学生的阅读情志总体较低,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对较低 | 第32-33页 |
(五)Z校学生在阅读素养整体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一)学生的阅读情感与阅读审美能力偏低 | 第35页 |
(二)家长和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 第35页 |
(三)课外阅读家长的关注度和参与率低下 | 第35-36页 |
(四)男生和女生的阅读素养发展存在不平衡 | 第36页 |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一)应试教育下的教学传统使语文学科变得“功利性” | 第36页 |
(二)男生和女生认知的差异使女性对文本的敏感度高于男生 | 第36页 |
(三)现有教材编排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 第36-37页 |
(四)家长对阅读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7页 |
(五)电子网络的运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冲击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建议 | 第38-43页 |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第38-40页 |
(一)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 第38页 |
(二)学习阅读策略,掌握多样阅读方法 | 第38页 |
(三)研读教学目标,教学三维目标共同发展 | 第38-39页 |
(四)师生合作,共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第39-40页 |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观察力和鉴赏力 | 第40页 |
二、重视男女在语文阅读素养上的性别差异 | 第40-41页 |
(一)满足男女生不同的阅读需求,补充不同类型的课后阅读篇目 | 第40页 |
(二)发挥家庭中父母角色的作用,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 | 第40-41页 |
(三)尊重男女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 第41页 |
三、重视家庭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 第41-42页 |
(一)营造家庭阅读的环境,树立阅读榜样 | 第41页 |
(二)家长提高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度,加强与教师的沟通 | 第41-42页 |
(三)家长采取恰当的阅读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阅读意愿 | 第42页 |
四、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创造阅读机会 | 第42-43页 |
(一)加强网络监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 第42页 |
(二)加大阅读设施的投入力度,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1 (初始问卷) | 第48-50页 |
附录2 (正式问卷) | 第50-52页 |
附录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