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S的交通流特征分析及其反馈控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车辆跟驰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CPS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 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知识和基础 | 第21-33页 |
2.1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 第21-26页 |
2.1.1 CPS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2.1.2 CPS基本组件及特点 | 第22-23页 |
2.1.3 CPS在交通领域的研究 | 第23-25页 |
2.1.4 CPS面对的挑战 | 第25-26页 |
2.2 耦合映射跟驰模型 | 第26-28页 |
2.2.1 耦合映射跟驰模型提出 | 第26-27页 |
2.2.2 耦合映射跟驰模型缺陷 | 第27-28页 |
2.2.3 耦合映射跟驰模型解决办法 | 第28页 |
2.3 交通流理论研究 | 第28-32页 |
2.3.1 交通相的阐释 | 第29-31页 |
2.3.2 交通流相变 | 第31-32页 |
2.3.3 交通拥堵抑制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信息物理系统下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 | 第33-47页 |
3.1 耦合映射跟驰模型中信息响应延迟时间 | 第33-36页 |
3.1.1 信息响应延迟时间 | 第33-34页 |
3.1.2 均衡车头距及响应延迟时间的量化 | 第34-36页 |
3.2 信息物理系统下的建模需求 | 第36-38页 |
3.3 信息物理系统下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 | 第38-46页 |
3.3.1 车辆信息物理系统 | 第38-40页 |
3.3.2 CPS-CM稳定性分析 | 第40-43页 |
3.3.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CPS下多车的反馈效应及相关算法 | 第47-58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多车耦合建模及反馈控制 | 第47-53页 |
4.2.1 信息物理系统下多车跟驰模型 | 第47-50页 |
4.2.2 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 第50-51页 |
4.2.3 信息物理系统的融合算法 | 第51-53页 |
4.3 数值仿真验证 | 第53-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CPS下跟车综合应用场景研究 | 第58-67页 |
5.1 模型应用场景多元 | 第58-59页 |
5.2 权重值及稳态分析 | 第59-65页 |
5.2.1 沙地驾车研究 | 第59-61页 |
5.2.2 山路驾车研究 | 第61-62页 |
5.2.3 涉水驾车研究 | 第62-63页 |
5.2.4 土路驾车研究 | 第63-65页 |
5.3 多场景应用分析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本文总结 | 第67-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