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县方言叹词探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株洲县地理人文概况与方言音系 | 第11-13页 |
1.1.1 地理人文概况 | 第11页 |
1.1.2 株洲县方言音系 | 第11-13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普通话中叹词的研究情况 | 第14-16页 |
1.2.2 其他方言中叹词的研究情况 | 第16-17页 |
1.2.3 株洲县方言研究概况 | 第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主要方法 | 第17-18页 |
1.4 语料来源和相关说明 | 第18-20页 |
2 株洲县方言的叹词系统 | 第20-28页 |
2.1 感叹叹词 | 第25页 |
2.2 陈述叹词 | 第25-26页 |
2.3 疑问叹词 | 第26页 |
2.4 祈使叹词 | 第26-28页 |
3 感叹叹词 | 第28-44页 |
3.1 积极类感叹叹词 | 第28-33页 |
3.1.1 喜悦或赞叹类情感 | 第28-31页 |
3.1.2 意外或惊讶类情感 | 第31-33页 |
3.2 消极类感叹叹词 | 第33-44页 |
3.2.1 悲伤、无奈、惊慌类情感 | 第33-39页 |
3.2.2 责骂、鄙视、不满类情感 | 第39-44页 |
4 陈述叹词 | 第44-55页 |
4.1 指示类叹词 | 第44-48页 |
4.2 应答类叹词 | 第48-55页 |
4.2.1 肯定类 | 第49-50页 |
4.2.2 否定类 | 第50-55页 |
5 疑问、祈使叹词 | 第55-63页 |
5.1 疑问类叹词 | 第55-58页 |
5.1.1 有疑而问 | 第55-57页 |
5.1.2 确认追问 | 第57-58页 |
5.2 祈使类叹词 | 第58-63页 |
5.2.1 祈使对象为人 | 第58-59页 |
5.2.2 祈使对象为动物 | 第59-63页 |
6 株洲县方言叹词的相关问题 | 第63-83页 |
6.1 株洲县方言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 | 第63-70页 |
6.1.1 实词的叹词化 | 第63-69页 |
6.1.2 叹词的去叹词化 | 第69-70页 |
6.2 株洲县方言的同形叹词 | 第70-75页 |
6.2.1 区分同形叹词的手段 | 第70-73页 |
6.2.2 同形异义现象产生的原因 | 第73-75页 |
6.3 株洲县方言叹词与普通话叹词比较 | 第75-83页 |
6.3.1 与普通话叹词在语音方面的比较 | 第79页 |
6.3.2 与普通话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比较 | 第79-80页 |
6.3.3 与普通话叹词在语义功能上的比较 | 第80-81页 |
6.3.4 与普通话叹词在语用功能上的比较 | 第81-83页 |
7 结语 | 第83-85页 |
7.1 本文的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 第83-84页 |
7.2 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