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调查研究--基于参训者的视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3-2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3-15页 |
1.高校教师的非师范专业背景 | 第13页 |
2.高校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 | 第13-14页 |
3.岗前培训定位有失偏颇 | 第14-15页 |
4.工作经历及对选题的研究兴趣 | 第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2.实践意义 | 第16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1.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意义与必要性研究 | 第16-17页 |
2.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研究 | 第17-18页 |
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 第18-19页 |
4.优化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策略与途径研究 | 第19-20页 |
5.对已有文献的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2.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1.研究视角新 | 第23-24页 |
2.研究内容新 | 第24-25页 |
一、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理论概述 | 第25-33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1.高校新入职教师 | 第25页 |
2.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 第25-26页 |
(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相关政策依据 | 第26-28页 |
(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1.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28-29页 |
2.人本主义理论 | 第29-30页 |
3.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本理论 | 第30-33页 |
二、参训者视角下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现状调查 | 第33-41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33-34页 |
1.调研目的 | 第33页 |
2.调查对象 | 第33-34页 |
3.调查内容 | 第34页 |
4.调查方法 | 第34页 |
(二)调查过程 | 第34-35页 |
1.问卷调查过程 | 第34-35页 |
2.访谈过程 | 第35页 |
(三)调查结果 | 第35-41页 |
1.参训者对岗前培训态度调查数据分析 | 第35-37页 |
2.参训者对岗前培训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 | 第37-41页 |
三、参训者视角下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 第41-49页 |
(一)培训内容固化,缺乏吸引力 | 第41-44页 |
1.知识陈旧 | 第41-42页 |
2.面面俱到 | 第42-43页 |
3.重理论轻实践 | 第43页 |
4.内容一刀切 | 第43-44页 |
(二)培训班级规模大,形式不丰富 | 第44-46页 |
1.班级规模过大 | 第44-45页 |
2.教学形式单一 | 第45-46页 |
3.考核维度狭窄 | 第46页 |
(三)培训周期过短,时间安排不合理 | 第46-47页 |
1.培训时间过短 | 第46-47页 |
2.培训时间相对集中、且多在节假日 | 第47页 |
(四)培训管理刻板,缺乏服务意识 | 第47-49页 |
1.培训管理环节刻板 | 第47-48页 |
2.培训缺乏服务意识 | 第48-49页 |
四、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49-55页 |
(一)组织者 | 第49-51页 |
1.路径依赖心理严重 | 第49-50页 |
2.管理主义思维主导 | 第50-51页 |
(二)参训者 | 第51-55页 |
1.需求不一致 | 第51-52页 |
2.积极性不高 | 第52-55页 |
五、提高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效果的对策思考 | 第55-63页 |
(一)依据参训者需求,转变培训思维 | 第55页 |
(二)完善培训服务,激发参训者兴趣 | 第55-56页 |
(三)调整培训内容,增加课程吸引力 | 第56-58页 |
1.更新培训内容 | 第56-57页 |
2.弃面求点 | 第57页 |
3.注重实践培训 | 第57-58页 |
(四)创新培训形式,实现多元培训 | 第58-60页 |
1.优化教学形式 | 第58-59页 |
2.完善考核形式 | 第59-60页 |
(五)合理设置培训周期,符合教师心理需要 | 第60-63页 |
1.培训时间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 第60页 |
2.培训周期合理化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63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