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工业经济分析(1927-1937)--基于资本、产出与市场的视阈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7页 |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 二、关于研究对象概念的几个界定 | 第10页 |
| 三、学术史回顾 | 第10-14页 |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 五、研究难点与不足 | 第15页 |
| 六、资料运用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抗战以前近代工业体系的演进 | 第17-73页 |
| 第一节 近代工业体系的初步形成 | 第18-49页 |
| 一、各行业发展状况考察 | 第18-47页 |
| 二、各行业间的关联性分析 | 第47-49页 |
| 第二节 近代工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 第49-70页 |
| 一、各行业发展状况考察 | 第49-70页 |
| 二、各行业间的关联性分析 | 第70页 |
| 第三节 南京政府前十年发展工业的政策与处境探析 | 第70-73页 |
| 一、加强国家资本工业的意图难以实现 | 第70-72页 |
| 二、抵御外侮为中国本部工业发展带来契机 | 第72-73页 |
|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工业的资本及其变动 | 第73-120页 |
| 第一节 按价值形态对工业资本的考察 | 第75-99页 |
| 一、对各工业行业资本的估算 | 第75-90页 |
| 二、对工业资本变动的动态分析 | 第90-99页 |
| 第二节 按物质形态对工业资本的考察 | 第99-120页 |
| 一、对第Ⅰ部类工业资本物质形态的考察 | 第99-107页 |
| 二、对第Ⅰ部类工业资本物质形态的考察 | 第107-120页 |
|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工业的产出及其变动 | 第120-160页 |
| 第一节 各工业行业产量水平的变动 | 第120-137页 |
| 一、对各工业行业产量水平的测算 | 第120-133页 |
| 二、各工业行业产量水平的变动趋势 | 第133-137页 |
| 第二节 各工业行业产值水平的变动 | 第137-160页 |
| 一、对各工业行业产值水平的测算 | 第137-152页 |
| 二、对工业指标基于经济统计学的分析 | 第152-160页 |
|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工业的市场状况分析 | 第160-198页 |
| 第一节 第Ⅱ部类各工业行业的供需 | 第160-183页 |
| 一、棉纺业从繁荣走向萧条 | 第160-165页 |
| 二、机器缫丝进一步衰退 | 第165-170页 |
| 三、机制面粉业市场较为稳定 | 第170-176页 |
| 四、机制卷烟业市场供不应求 | 第176-180页 |
| 五、火柴业供求状况趋于改善 | 第180-182页 |
| 六、本节小结 | 第182-183页 |
| 第二节 第Ⅰ部类各工业行业的市场供需 | 第183-198页 |
| 一、煤炭工业供求基本平衡 | 第183-186页 |
| 二、钢铁工业市场供求畸形 | 第186-189页 |
| 三、电力工业供求一枝独秀 | 第189-192页 |
| 四、机械工业状况尚属乐观 | 第192-196页 |
| 五、本节小结 | 第196-198页 |
| 余论 | 第198-203页 |
| 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的工业布局状况 | 第198-200页 |
| 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工业布局的变迁 | 第200-203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03-2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