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农村生产服务业论文

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以漳州市香蕉流通为例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1 绪论第17-41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7-19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9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9-34页
        1.2.1 理论相关研究第19-21页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综述第21-31页
        1.2.3 相关方法论述:关于技术效率的研究第31-32页
        1.2.4 关于研究现状的评述第32-34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34-40页
        1.3.1 研究目的第34页
        1.3.2 研究内容第34-36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6-37页
        1.3.4 技术路线图第37-38页
        1.3.5 研究方法和数据第38-40页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说明第40-41页
2 流通效率的理论框架第41-46页
    2.1 流通效率的概念界定及其研究回顾第41-44页
        2.1.1 效率第41页
        2.1.2 流通第41-42页
        2.1.3 流通效率的界定第42页
        2.1.4 流通效率的测量第42-44页
    2.2 流通效率分析框架构建第44-45页
    2.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3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演进第46-56页
    3.1 我国生鲜农产品在不同流通模式终端的多阶段演进历程第46-48页
        3.1.1 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合作社第46-47页
        3.1.2 农贸市场第47页
        3.1.3 普通超市和大卖场第47页
        3.1.4 生鲜超市第47-48页
    3.2 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在演进过程中新旧模式优劣式比较分析第48-50页
        3.2.1 生产方面的影响第48-49页
        3.2.2 在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方面第49页
        3.2.3 在终端应对食品安全控制力度方面第49-50页
    3.3 生鲜农产品新流通模式的产生相关问题分析第50-51页
        3.3.1 出现农业小规模生产与生鲜超市的矛盾第50页
        3.3.2 生鲜农产品大型配送节点的建立将威胁到批发市场的生存第50-51页
        3.3.3 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相关群体的就业第51页
    3.4 影响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演进的相关制约因素第51-52页
        3.4.1 传统体系的制约第51-52页
        3.4.2 生产方式与规模的制约第52页
        3.4.3 第一产业的投入不足的制约第52页
    3.5 影响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演进的相关动力因素第52-55页
        3.5.1 在生产领域方面第52-53页
        3.5.2 在需求领域方面第53-54页
        3.5.3 在流通领域方面第54页
        3.5.4 在零售终端领域方面第54-55页
    3.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香蕉收购环节的流通效率分析第56-77页
    4.1 香蕉产业现状第56-58页
        4.1.1 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概况第56页
        4.1.2 香蕉产业的发展趋势第56-57页
        4.1.3 漳州天宝香蕉产业发展概况第57-58页
    4.2 在收购环节中不同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分析第58-64页
        4.2.1 农户自发型流通模式的交易效率分析第59-61页
        4.2.2 合作社为载体流通模式的交易效率分析第61-63页
        4.2.3 以合同为导向纵向流通模式的交易效率分析第63-64页
        4.2.4 收购环节中各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比较分析第64页
    4.3 在收购环节中的质量分级对香蕉流通效率的影响研究第64-72页
        4.3.1 香蕉流通中质量分级存在的问题第66-67页
        4.3.2 香蕉收购环节中采用质量分级后对流通效率的影响第67-70页
        4.3.3 质量分级提升香蕉流通效率的相关措施第70-72页
    4.4 在收购环节中影响香蕉流通效率的技术因素分析第72-75页
        4.4.1 收购环节中的香蕉采收技术分析第72-74页
        4.4.2 收购环节中的香蕉包装技术分析第74-75页
    4.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5 香蕉批发环节的流通效率分析第77-98页
    5.1 我国批发市场概况第77-80页
        5.1.1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背景第77页
        5.1.2 农产品批发市场定义、功能与分类第77-78页
        5.1.3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第78-79页
        5.1.4 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以福建省为例第79-80页
    5.2 批发市场中的价格形成第80-83页
        5.2.1 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第80-81页
        5.2.2 卖方交易利益最大化与卖方价格的形成第81-82页
        5.2.3 买方交易利益最大化与产品定价第82-83页
        5.2.4 买卖双方交易利益的实现与价格形成第83页
    5.3 影响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效率的决定因素分析第83-86页
        5.3.1 搜寻和信息成本第84页
        5.3.2 谈判和决策成本第84-85页
        5.3.3 监督与执行成本第85-86页
    5.4 基于DEA的漳州水果批发市场与物流配送中心模式效率评价第86-93页
        5.4.1 漳州批发市场与物流配送中心介绍第86-87页
        5.4.2 评价模型的建立第87-89页
        5.4.3 评价指标的设置与数据来源第89-90页
        5.4.4 评价模型与计算结果第90-91页
        5.4.5 分析与讨论第91-93页
    5.5 批发环节中影响香蕉流通效率的技术因素分析第93-97页
        5.5.1 批发环节中香蕉加工技术分析第93-94页
        5.5.2 批发环节中香蕉运输技术分析第94-97页
    5.6 本章小结第97-98页
6 香蕉零售环节的流通效率分析第98-129页
    6.1 香蕉零售终端概况第98-99页
        6.1.1 农贸市场第98页
        6.1.2 流动摊点第98-99页
        6.1.3 超市第99页
        6.1.4 水果店第99页
    6.2 零售环节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对比分析——以农贸市场和超市为例第99-106页
        6.2.1 零售渠道价格形成的相应理论分析第99-102页
        6.2.2 超市及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形成及特征第102-105页
        6.2.3 超市与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差异的成因第105-106页
    6.3 消费者对香蕉零售终端选择的分析第106-116页
        6.3.1 样本及数据说明第107页
        6.3.2 统计分析第107-110页
        6.3.3 消费者购买香蕉的行为特征分析第110-116页
    6.4 消费者对零售终端的满意度分析第116-125页
        6.4.1 消费者满意度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第116-117页
        6.4.2 模糊综合评判第117页
        6.4.3 消费者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判第117-123页
        6.4.4 零售终端的满意度比较第123-125页
    6.5 销售环节中影响香蕉流通效率的技术问题分析第125-128页
        6.5.1 销售环节中香蕉的贮藏保鲜技术分析第125-127页
        6.5.2 销售环节中延长香蕉货架期的技术分析第127-128页
    6.6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7 不同模式下的香蕉流通成本和效率的比较——以漳州市为例第129-160页
    7.1 调研方案的设计第129-132页
        7.1.1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第129页
        7.1.2 调研设计第129-130页
        7.1.3 样本分布第130-132页
        7.1.4 变量测量第132页
    7.2 不同流通模式的流通成本实际案例分析第132-144页
        7.2.1 “农户+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模式的流通成本分析第132-136页
        7.2.2 “农户+第三方物流+超市+消费者”模式的流通成本分析第136-139页
        7.2.3 “农户+收购商+批发商+水果店+消费者”模式的流通成本分析第139-141页
        7.2.4 “农户+蕉农自销型流动摊点+消费者”模式的流通成本分析第141-144页
    7.3 不同流通模式下香蕉流通成本和效率的比较第144-149页
        7.3.1 流通成本第144-146页
        7.3.2 流通费用率第146-148页
        7.3.3 不同流通模式下农户得分比与各流通主体的获利比较第148-149页
    7.4 基于DEA的漳州香蕉各流通模式的效率比较分析第149-158页
        7.4.1 漳州香蕉流通的各类流通模式的介绍第149-150页
        7.4.2 模型选择第150页
        7.4.3 指标构建第150-151页
        7.4.4 评价模型与计算结果第151-157页
        7.4.5 分析与讨论第157-158页
    7.5 本章小结第158-160页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60-168页
    8.1 研究结论第160-164页
    8.2 政策建议第164-166页
    8.3 主要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66-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83页
Matlab源代码第183-184页
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第184-185页
致谢第185-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云港市土地整治模式空间配置与决策研究
下一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工业经济分析(1927-1937)--基于资本、产出与市场的视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