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产业关联创新机理及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标 | 第10-11页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2.2 产业关联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 第13-14页 |
1.3 课题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2 研究背景及理论工具 | 第17-25页 |
2.1 背景描述 | 第17-19页 |
2.1.1 创意设计产业资源 | 第17页 |
2.1.2 以设计为核心的业态提出 | 第17-18页 |
2.1.3 设计产业化进程中的困境 | 第18-19页 |
2.2 研究理论与工具 | 第19-22页 |
2.2.1 创新体系范式的理论研究 | 第19-20页 |
2.2.2 创意设计产业集群理论 | 第20-21页 |
2.2.3 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 第21-22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创意设计产业关联创新机理 | 第25-38页 |
3.1 关联创新业态的产生条件 | 第25-28页 |
3.1.1 创新活动定义 | 第25-26页 |
3.1.2 创新流程模型 | 第26-27页 |
3.1.3 创新体系的资源 | 第27-28页 |
3.2 关联创新机理 | 第28-34页 |
3.2.1 关联创新的要素及结构 | 第28-29页 |
3.2.2 关联创新资源的交互过程机理 | 第29-30页 |
3.2.3 资源要素的关联模式 | 第30-32页 |
3.2.4 关联创新的目标及发展途径 | 第32-34页 |
3.3 关联创新的行为组织 | 第34-37页 |
3.3.1 关联创新平台的建设思路 | 第35页 |
3.3.2 平台的功能实现流程 | 第35-36页 |
3.3.3 风险承担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关联创新评价体系 | 第38-50页 |
4.1 评价体系对关联创新的作用机理 | 第38-41页 |
4.1.1 评价体系的逻辑模型 | 第38-39页 |
4.1.2 评价体系在关联机制中的角色承担 | 第39-40页 |
4.1.3 评价的时间流程 | 第40-41页 |
4.2 评价体系的要素框架 | 第41-43页 |
4.2.1 产品设计层面的评价要素思考 | 第41页 |
4.2.2 价值输出评价的理论框架 | 第41-42页 |
4.2.3 资源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要素 | 第42-43页 |
4.3 评价的指标及方法 | 第43-49页 |
4.3.1 创新行为评价 | 第43-45页 |
4.3.2 创新影响力评价 | 第45页 |
4.3.3 关联合作的地理密度评价 | 第45-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设计知识服务平台的案例研究 | 第50-71页 |
5.1 设计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及要求 | 第50-53页 |
5.1.1 平台的建设目标 | 第50-51页 |
5.1.2 平台的建设要求 | 第51-52页 |
5.1.3 平台的功能架构 | 第52-53页 |
5.2 平台管理运行的界面形式 | 第53-61页 |
5.2.1 成果发布与展示 | 第54-56页 |
5.2.2 知识产品的需求提出 | 第56-57页 |
5.2.3 知识成果的产业转化 | 第57-58页 |
5.2.4 互动交流和人才培养 | 第58-61页 |
5.3 知识平台的评价形式及说明方法 | 第61-70页 |
5.3.1 平台网站的使用情况 | 第61-64页 |
5.3.2 知识产品的使用成效评价 | 第64-67页 |
5.3.3 创新成果的影响范围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