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1-13页 |
1.2.1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2.2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目标 | 第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硏究目标 | 第13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6-22页 |
2.1 薪酬体系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1 薪酬 | 第16页 |
2.1.2 薪酬体系 | 第16-17页 |
2.1.3 薪酬的功能 | 第17-18页 |
2.2 薪酬体系研究的主要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公平理论 | 第19页 |
2.2.3 赫次伯格双因素理论 | 第19-20页 |
2.3 薪酬体系划分 | 第20-22页 |
2.3.1 以岗位基础的薪酬体系 | 第20页 |
2.3.2 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 第20页 |
2.3.3 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 第20-21页 |
2.3.4 以技能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 第21-22页 |
第三章 HY公司薪酬体系分析 | 第22-34页 |
3.1 HY公司简介 | 第22页 |
3.2 公司行业特点及组织结构 | 第22-24页 |
3.2.1 公司行业特点 | 第22-23页 |
3.2.2 公司组织结构 | 第23-24页 |
3.3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 第24-28页 |
3.4 公司现行薪酬体系概况 | 第28-29页 |
3.5 公司现行薪酬体系满意度调查 | 第29-31页 |
3.5.1 满意度调查的目的 | 第29页 |
3.5.2 满意度调查的方法 | 第29-30页 |
3.5.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0页 |
3.5.4 调查问卷的统计 | 第30-31页 |
3.6 公司现行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3.6.1 薪酬体系未能体现公司发展战略 | 第31-32页 |
3.6.2 薪酬水平偏低 | 第32页 |
3.6.3 非经济薪酬缺失严重 | 第32页 |
3.6.4 岗位评价不科学 | 第32页 |
3.7 公司薪酬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3.7.1 企业历史原因 | 第32-33页 |
3.7.2 组织管理原因 | 第33页 |
3.7.3 薪酬管理缺乏人力资本观念 | 第33页 |
3.7.4 忽视非经济报酬的作用 | 第33-34页 |
第四章 HY公司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 第34-44页 |
4.1 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的目标 | 第34页 |
4.2 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的原则 | 第34-36页 |
4.3 薪酬体系优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第36-37页 |
4.4 公司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 第37-44页 |
4.4.1 薪酬职位的分类 | 第37页 |
4.4.2 基本工资 | 第37-39页 |
4.4.3 岗位工资 | 第39-40页 |
4.4.4 绩效工资 | 第40-42页 |
4.4.5 公司福利 | 第42-44页 |
第五章 HY公司薪酬体系优化设计方案的实施 | 第44-48页 |
5.1 薪酬体系优化方案的实施步骤 | 第44页 |
5.2 薪酬体系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 第44-45页 |
5.2.1 组织结构保障 | 第44页 |
5.2.2 宣传和培训保障 | 第44-45页 |
5.2.3 人力资源保障 | 第45页 |
5.2.4 沟通机制保障 | 第45页 |
5.2.5 薪酬总额控制机制保障 | 第45页 |
5.3 薪酬体系优化方案实施的初步效果 | 第45-46页 |
5.4 薪酬体系优化方案实施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8-50页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8页 |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48-50页 |
6.2.1 研究的不足 | 第48-49页 |
6.2.2 薪酬体系设计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