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 第14-15页 |
2.1.2 企业社会责任维度与测量 | 第15-17页 |
2.2 .员工忠诚度的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2.2.1 员工忠诚度的内涵 | 第17-18页 |
2.2.2 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2.2.3 员工忠诚度维度与测量 | 第19-20页 |
2.3 伦理决策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3.1 决策的概念 | 第20-21页 |
2.3.2 企业的伦理决策 | 第21-22页 |
2.3.3 伦理决策的维度与测量 | 第22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第24-29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4页 |
3.1.2 社会认同理论 | 第24-25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5-27页 |
3.2.1 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忠诚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2 员工感知的伦理决策的调节效应 | 第26-27页 |
3.3 理论模型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预测试 | 第29-36页 |
4.1 变量的测量量表 | 第29页 |
4.1.1 自变量 | 第29页 |
4.1.2 因变量 | 第29页 |
4.1.3 调节变量 | 第29页 |
4.2 问卷设计 | 第29页 |
4.3 预测试 | 第29-35页 |
4.3.1 预测试数据收集 | 第29页 |
4.3.2 预测试样本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4.3.3 预测试信度检验 | 第30-33页 |
4.3.4 预测试效度检验 | 第33-35页 |
4.3.5 预测试修订 | 第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36-51页 |
5.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 第36-37页 |
5.2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37-39页 |
5.2.1 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37页 |
5.2.2 量表的效度检验 | 第37-39页 |
5.3 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39-43页 |
5.3.1 性别 | 第39-40页 |
5.3.2 年龄 | 第40页 |
5.3.3 学历 | 第40-41页 |
5.3.4 工作年限 | 第41-42页 |
5.3.5 职位层次 | 第42-43页 |
5.4 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5.5 假设检验 | 第44-48页 |
5.5.1 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忠诚的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5.5.2 调节变量的检验 | 第46-48页 |
5.6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与分析 | 第48-50页 |
5.6.1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48页 |
5.6.2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5页 |
6.1 研究结论及分析 | 第51-52页 |
6.1.1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与员工忠诚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第51页 |
6.1.2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忠诚度与员工感知的伦理决策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不同程度差异性 | 第51-52页 |
6.1.3 员工感知的伦理决策的调节效应 | 第52页 |
6.2 管理启示 | 第52-54页 |
6.2.1 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 | 第53页 |
6.2.2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落实 | 第53页 |
6.2.3 加强员工感知的功利主义决策的氛围 | 第53页 |
6.2.4 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 | 第53页 |
6.2.5 提高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意识 | 第53-54页 |
6.3 展望和不足 | 第54-55页 |
6.3.1 展望 | 第54页 |
6.3.2 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附表 | 第63页 |